潇湘八景(其三)江天暮雪

长空卷玉花,汀洲白浩浩。

雁影不复见,千崖暮如晓。

渔翁寒欲归,不记巴陵道。

坐睡船自流,云深一蓑小。

形式: 古风

翻译

风吹荡汀洲白茫茫一片,远远望去像天空席卷着如玉雕的浪花。
天空中再不见大雁的身影,傍晚时分的千山如破晓时宁静。
渔翁已感受到寒意准备归家去,却发现已不记得来时路。
洒脱的躺在船上,放任船只自在漂流,被厚厚云层笼罩的江面上只隐隐看见一艘小小的渔船。

注释

白浩浩:形容一望无际的白色。
巴陵:现湖南岳阳。
坐睡船自流,云深一蓑(suō)小。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陈孚的《潇湘八景(其三)江天暮雪》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寂寥的冬日江边景象。"长空捲玉花",形象地写出大雪纷飞,如同天空卷起洁白的玉花,展现了雪景的壮丽。"汀洲白浩浩"进一步渲染了雪后大地的银装素裹,一片洁白。

"雁影不复见",暗示了雪大到连雁影都难以辨识,增添了冬季的荒凉感。"千崖暮如晓"则描绘了暮色降临,但因雪光映照,使得山崖仿佛回到了黎明时分,意境深远。

"渔翁寒欲归",以渔翁为视角,他因寒冷而想要回家,却忘记了具体的道路,反映出雪景的迷蒙和人与自然的和谐交融。"坐睡船自流",渔翁在船上打盹,任凭小舟随江水漂流,表现出渔翁的闲适和对自然的依赖。

最后两句"云深一蓑小",以小舟和渔翁在浓厚云雾中的孤影作结,画面简洁而富有诗意,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幅江天暮雪的静谧画卷,展现出元代文人墨客对自然景色的独特感悟。

收录诗词(291)

陈孚(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至元年间,上《大一统赋》,后讲学于河南上蔡书院,为山长,曾任国史院编修、礼部郎中,官至天台路总管府治中。诗文不事雕琢,纪行诗多描摹风土人情,七言古体诗最出色,著有《观光集》、《交州集》等

  • 字:刚中
  • 号:勿庵
  • 籍贯:浙江临海县太平乡石唐里(今白水洋镇松里)
  • 生卒年:1259 — 1309

相关古诗词

咏神京八景(其三)居庸叠翠

断崖万仞如削铁,鸟飞不度苔石裂。

嵯岈枯木无碧柯,六月太阴飘急雪。

寒沙茫茫出关道,骆驼夜吼黄云老。

征鸿一声起长空,风吹草低山月小。

形式: 古风

河间府

北风河间道,沙飞云浩浩。

上有衔芦不鸣之寒雁,下有陨霜半死之秋草。

城外平波青黛光,大鱼跳波一尺长。

牧童吹笛枫叶里,疲牛倦马眠夕阳。

有禽大如鹤,红喙摇绿烟。

路人指我语,似是信天缘。

我生功名付樽酒,衣如枯荷马如狗。

为问天缘可信否,旗亭击剑寒蛟吼。

形式: 古风

潇湘八景(其二)烟寺晚钟

山深不见寺,藤阴锁修竹。

忽闻疏钟声,白云满空谷。

老僧汲水归,松露堕衣绿。

钟残寺门掩,山鸟自争宿。

形式: 古风

太常引

短衣孤剑客乾坤。奈无策,报亲恩。三载隔晨昏。

更疏雨、寒灯断魂。

赤城霞外,西风鹤发,犹想倚柴门。蒲醑谩盈尊。

倩谁写、青衫泪痕。

形式: 词牌: 太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