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别昝德明归省

嗟我逼贫贱,束书来京师。

长怀出门日,含悽拜亲闱。

恐伤慈爱情,忍泪不敢挥。

飘零靡所慰,时拂身上衣。

今晨与君别,令我惨不怡。

念君富文采,烱若珊瑚枝。

成君未卒业,如何遽言归。

谓言非有他,重此定省违。

虽无毛义檄,故有阳城规。

燕郊凉风动,淮甸白云飞。

还家造膝下,再拜献酒卮。

綵衣舞且饮,此乐孰与夷。

人生适意少,处世多暌离。

东门送子行,薄言歌我辞。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王祎为好友昝德明归省探亲而作的赠别之作。诗中充满了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与对友人归家后团聚的期待。

首句“嗟我逼贫贱,束书来京师”,诗人自述因生活贫困,被迫携书来到京城,流露出一种无奈与辛酸。接着“长怀出门日,含悽拜亲闱”描绘了诗人离家时的不舍与对父母的依恋之情。“恐伤慈爱情,忍泪不敢挥”则表达了诗人对父母情感的尊重与克制,不愿让父母看到自己的泪水。

“飘零靡所慰,时拂身上衣”写出了诗人离家后的孤独与漂泊感,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接下来“今晨与君别,令我惨不怡”直接点出与友人的离别,表达了深深的哀愁。

“念君富文采,烱若珊瑚枝”赞美友人的才华横溢,形象生动。然而“成君未卒业,如何遽言归”却透露出对友人突然归家的不解与遗憾。诗人以“谓言非有他,重此定省违”解释友人归家的原因,强调了孝道的重要性。

“虽无毛义檄,故有阳城规”引用典故,表明友人归家并非出于私心,而是遵循孝道。接下来“燕郊凉风动,淮甸白云飞”描绘了友人归途中的景色,既美丽又略带凄凉,增添了离别的氛围。

最后,“还家造膝下,再拜献酒卮。綵衣舞且饮,此乐孰与夷”描述了友人归家后与家人团聚的欢乐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能够享受天伦之乐的欣慰与祝福。“人生适意少,处世多暌离”则是对人生常态的感慨,强调了相聚的难得与珍贵。“东门送子行,薄言歌我辞”则以送别之景结束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与深情。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离别与团聚的复杂情感,同时也蕴含了对友情、亲情和孝道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324)

王祎(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yī)[公元一三二一年至一三七三年](一作袆),后依外祖父居青岩傅。生于元英宗至治元年,卒于明太祖洪武五年,年五十二岁。幼敏慧。及长,师柳贯、黄溍,遂以文章著名。太祖召授江南儒学提举。后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洪武初,诏与宋濂为总裁,与修元史。书成,擢翰林待制。以招谕云南,死于节,谥忠文。祎著有《王忠文公集》二十四卷,及大事记续编,《四库总目》又曾重修革象新书,并传于世

  • 字:子充
  • 籍贯:义乌来山

相关古诗词

十一月七日出南城别陈三检讨

穷冬朔风怒,冰霰满城闉。

淩晨策我马,言送同心人。

为问将安之,南辕返江津。

关河岁已晏,胡不少逡巡。

才高世所疾,时昌命逾屯。

鹦鹉偶作赋,毕方亦遭文。

天地亦云广,宁不容子身。

子穷非我忧,道在志须伸。

所忧犯霜雪,此行多若辛。

平生离别泪,为子一沾巾。

相期有后日,去矣复何论。

形式: 古风

至正庚寅二月十六日同韩秀才发都门南归并怀陈检讨

渫云散连阴,旭日照畿甸。

百卉皆华滋,青年倏流转。

驾言驱我车,南还涉江汉。

帝乡非不乐,他适岂所愿。

平生抱区区,期结明主眷。

天关九重深,先容孰吾援。

低佪出都门,顾阙情恋恋。

行矣徒自伤,怀哉又谁怨。

朋友幸知己,祖道纷缱绻。

枉被轩冕崇,饬此韦布贱。

陨穫思故人,风流逐时彦。

出处有素期,离合足深叹。

仰惟圣有训,学道贵无倦。

继兹益自修,敢待玄发变。

形式: 古风

赠别张舜俞

东南夥租赋,富庶称三吴。

吴田苦卑下,浩渺平江湖。

菑害动连岁,官府仍徵需。

纡馀脂膏地,坐见民力枯。

维时都水司,职任在开疏。

朝家重民命,务使疲瘠苏。

选官皆名卿,兴利多良图。

张君实令器,家世习文儒。

三载为列掾,岂惟承簿书。

定膺赞画间,利泽能施敷。

春风二三月,行李赴皇都。

谓将谒天官,序绩待新除。

驱车指河朔,还涉徐济墟。

洪河久为患,黔黎几成鱼。

比闻用群议,极力事防虞。

兵民十数万,官吏千百俱。

累月始就绪,国费宁无虚。

虽云幸平复,焉知久何如。

水利子所习,识见元非迂。

馀策须上献,庶以禆庙谟。

鄙人处畎亩,夙昔怀区区。

世故属可叹,赠言匪勤渠。

形式: 古风

赠别彭仲愈分得水字

平生喜求友,结托尽名士。

英游非不多,落落鲜知己。

夫君文章伯,问学富经史。

大器须晚成,至宝不轻市。

相逢吴会间,论议发蒙鄙。

未会神先交,遽别情曷已。

萧条岁云徂,飞雪遍千里。

江寒蛰鱼龙,路远积烟水。

离异未足嗟,合并宁可拟。

独怀同门朋,为我谢屠子。

形式: 古风 押[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