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春

庙堂无策可平戎,坐使甘泉照夕烽。

初怪上都闻战马,岂知穷海看飞龙。

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

稍喜长沙向延阁,疲兵敢犯犬羊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翻译

朝廷没有有效的策略来平定战事,只能眼睁睁看着边疆烽火连天。
起初惊讶京都竟然传来战马的消息,谁能想到在遥远的海边也会见到飞龙(指战争)。
我这孤独的老臣白发如三千丈长,每年都要面对漫天的战火和浓重的烟尘。
稍微欣慰的是,长沙的向延阁将领,率领疲惫的士兵,敢于对抗那些凶猛的敌人。

注释

庙堂:朝廷。
无策:没有对策。
平戎:平定战事。
坐使:只能。
甘泉:代指皇宫。
照夕烽:烽火连天。
初怪:起初惊讶。
上都:京都。
闻战马:听到战事消息。
岂知:谁能想到。
穷海:遥远的海边。
飞龙:比喻战争。
孤臣:孤独的老臣。
霜发:白发。
三千丈:极言其多。
每岁:每年。
烟花:战火和烟尘。
稍喜:稍微欣慰。
长沙:地名,这里指长沙的向延阁。
向延阁:具体人物,可能为将领。
疲兵:疲惫的士兵。
敢犯:敢于对抗。
犬羊锋:比喻凶猛的敌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伤春》,并非您提供的另一首诗。《伤春》表达了诗人对时局动荡、战争频仍的忧虑,以及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深感慨。诗中"庙堂无策可平戎"揭示了朝廷无力应对外敌的困境,"坐使甘泉照夕烽"则暗示了边疆战火连天,连长安的宫殿都笼罩在战争的阴霾中。

"初怪上都闻战马"写出京城的百姓开始惊讶于战争的消息,"岂知穷海看飞龙"进一步表达了对皇帝身处险境的担忧。"孤臣霜发三千丈"以夸张的手法描绘出诗人白发如霜的忧国形象,"每岁烟花一万重"则借春天的繁华反衬出内心的凄凉。

最后两句"稍喜长沙向延阁,疲兵敢犯犬羊锋"中,诗人对长沙守将向子諲坚守边疆、敢于抵抗敌人的勇气表示欣慰,但同时也流露出对疲弱士兵面对强敌的无奈和同情。

整体来看,这是一首寓言深沉、情感饱满的忧国之诗,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关切。

收录诗词(657)

陈与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 字:去非
  • 号:简斋
  • 生卒年:1090-1138

相关古诗词

再用景纯韵咏怀二首(其二)

木枕蒲团病更宜,从教恶少事鞍鞿。

元无王老又何怨,不有曲生谁与归。

六日取蟾乖世用,三年刻楮费天机。

只应杖屦从公处,未觉平生与愿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再用景纯韵咏怀二首(其一)

路断赤墀青琐贤,士龙同此屋三间。

愁边潘令鬓先白,梦里老莱衣更班。

欲学大招那有赋,试谋小隐可无山。

一钱留得真堪笑,未到囊空犹是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再别

多难还分手,江边白发新。

公为九州督,我是半途人。

政尔倾全节,终然却要身。

平生第温峤,未必下张巡。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再蒙宠示佳什殆无遗巧勉成二章一以报佳贶一以自贻(其一)

睆睆休嫌笏与绅,如公本是九包人。

读书只用三冬足,学道从来一色醇。

太尉谈辞仍玉麈,侍中风韵更纱巾。

谁言上界多官府,亦许散仙追后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