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晦父赴铨十三韵

古人取远士,得一以为豪。

江左贡千百,选抡今始劳。

占对混童厮,趋跄偕吏曹。

以兹寓绳准,弃髓索皮毛。

遂乃考卷业,成文喧诵号。

其次严保举,虚牍相笼叨。

富儒坐可得,贫儒走滔滔。

有司见其然,厌贱如蓬蒿。

谁知真儒者,百黜宁不遭。

陈生青紫门,佐书越江皋。

秩满在选中,家寒无所操。

虞翻显凭易,买臣进缘骚。

吴士例则然,且毋衒名高。

形式: 古风 押[豪]韵

翻译

古人选拔贤才,以一人而自豪。
江东人才众多,如今选拔才开始繁重。
应对孩童混杂,官员们忙碌穿梭。
以此为衡量标准,忽视实质只看表面。
于是考试文章,声名大噪被赞扬。
其次严格推荐,空文泛滥受赞誉。
富有的儒生轻易得官,贫穷的儒生奔波无望。
官府对此现象不满,视如草芥般轻视。
谁能料到真正的儒者,即使多次贬谪也不改志。
陈生出身显贵,辅佐文书在江边任职。
任期结束入选,家中贫困无从施展。
虞翻因精通易经而显名,司马迁因《史记》晋升。
吴地士人如此,暂且不要炫耀自己的名望。

注释

古人:古代的人。
远士:杰出的人才。
江左:江东地区。
贡:贡献,推荐。
选抡:选拔。
始劳:开始繁重。
占对:应对。
混童厮:混杂的孩童。
绳准:衡量标准。
弃髓索皮毛:只看表面。
考卷业:考试文章。
喧诵号:声名大噪。
严保举:严格推荐。
虚牍:空文。
贫儒:贫穷的儒生。
滔滔:奔波无望。
厌贱:厌恶轻视。
蓬蒿:野草。
陈生:姓陈的人。
青紫门:显贵门第。
秩满:任期结束。
选中:入选。
虞翻:历史人物。
凭易:精通易经。
买臣:历史人物。
进缘骚:因《史记》晋升。
例则然:通常如此。
衒:炫耀。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戴表元所作的《陈晦父赴铨十三韵》,主要描绘了古代选拔人才的过程和其中的不公现象。诗的前几句指出,古人看重选拔出的杰出人才,而江左地区虽然人才众多,但如今选拔过程显得格外艰辛。选拔过程中,即使是儿童和低级官吏也参与其中,选拔标准混乱,导致真正有才学的儒生被忽视。

接着,诗描述了选拔过程中的弊端,如虚假保举和贫富差距悬殊,富有的儒生轻易获得官职,而贫穷的儒士却难以谋取。官员们对此熟视无睹,甚至鄙视那些真正有学问的人。然而,诗人强调,像陈晦父这样的真儒者,即使遭受多次贬谪,也不应因此放弃。

诗的最后部分提到陈晦父的情况,他在越江任职满期后,因家境贫寒而无法维持生活,但他凭借才华如虞翻精通《易经》、司马迁因《离骚》而晋升的例子,暗示真正的学者不应过分炫耀自己的名声,而是坚持自我,等待机会展现真正的价值。整首诗通过陈晦父的经历,揭示了古代科举制度的局限和对人才的误判。

收录诗词(485)

戴表元(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单漕贡君范挽诗

竟抱遗经死,斯人亦可哀。

传家一夔足,涉世万牛回。

白屋身空脱,青山手自开。

樵苏且莫近,玉树炯泉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周东乡载酒冰溪上因游岳祠醉作

葫芦城下草平沙,狼牙峰前溪吐花。

晴日路尘清野马,空林人语乱神鸦。

馋思火瓮生烧笋,渴爱山炉熟煮茶。

投老远游何所惜,为君欢坐岸乌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和陶乞食

今朝胡不乐,取书一哦之。

饥穷古不免,陶生良有辞。

骨肉同天伦,僮仆缘食来。

如何长年中,万事付酒杯。

脱身得一饱,激烈陈歌诗。

不如鲁侯仁,借贷英雄材。

嗟余亦有作,欲向谁同贻。

形式: 古风

夜寒行

昨日天寒不成醉,今日天寒不成寐。

醉迟得酒可强欢,寐少愁多频发喟。

紫竿苇炬闹荒城,役夫遥作鹳鸭鸣。

拥衾高枕未云苦,熟听但觉令人惊。

乌孙黄鹄飞不返,辽城白骨填未满。

朔风萧萧吹成旗,居人何如去人远。

丈夫无成霜满须,沙场万里星河疏。

南墙诗翁穷据炉,北窗少年犹读书。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