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双屐冲烟上泰台,欲将老眼傍天开。
春深叠嶂晴看雪,雨后飞泉夜听雷。
玉节攒苍烟浩渺,群山裂翠壁崔嵬。
目前齐鲁何须问,千古登封只草莱。
这首宋诗《登太山》是郭贲所作,诗人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登临泰山的壮丽景象。首句“双屐冲烟上泰台”,形象地写出诗人穿着木屐,冒着烟雾攀登泰山的艰辛与决心。接着,“欲将老眼傍天开”表达了诗人期待通过登高望远,让眼界开阔,心境也随之升华。
“春深叠嶂晴看雪”描绘的是春天泰山峰峦叠嶂,即使在晴朗的日子也能看到如雪般的云雾缭绕,增添了神秘感。而“雨后飞泉夜听雷”则写出了雨后的夜晚,泉水潺潺,仿佛能听到远处的雷声,动静结合,富有诗意。
“玉节攒苍烟浩渺”中的“玉节”可能象征着诗人的高尚节操,与浩渺的苍烟相映,显得更加峻峭而深远。“群山裂翠壁崔嵬”则运用夸张手法,描绘出山势的雄伟壮观,翠壁高耸入云。
最后两句“目前齐鲁何须问,千古登封只草莱”,诗人感慨万千,认为眼前的景色已足以令人忘却历史的沧桑,泰山的壮美超越了时间的流转,即使是古代的封禅盛事,在此刻也显得微不足道,只剩下一片草莱之地。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泰山的自然景观,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和哲思,展现了宋人登高览胜的豪情与对自然的敬畏。
不详
真宗咸平元年(九九八)进士,官太常博士(《宋诗拾遗》卷二)
碧纱窗下启缄封,尺纸从头彻尾空。
应是仙郎怀别恨,忆人全在不言中。
远近皆僧刹,西村八九家。
得鱼无卖处,沽酒入芦花。
君恩浩荡似阳春,海外移来住海滨。
莫向沙边弄明月,夜深无数采珠人。
高台不见凤凰游,望望青天入海流。
舞罢翠娥同去国,战残白骨尚盈丘。
风摇落日催行棹,潮卷新沙换故洲。
结绮临春无觅处,年年芳草向人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