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光庭省中书事

放浪江湖久惰慵,安排谁置从官中。

粗疏空与延和对,开纳初还贞观风。

二鄙兵消真帝力,四方雨足自天功。

时将一勺倾沧海,漫使人知达四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长久以来我放任于江湖,懒散无为,不知何处安身官场。
粗略的才能只能与延和殿相配,希望能接纳初唐贞观时期的清明风气。
真正的帝王之功在于消除战乱,四方安宁靠的是上天的恩赐。
我时常想以点滴之力改变大局,但不要让人知道我是如此洞察一切。

注释

放浪:放纵不羁。
江湖:指民间或自由自在的生活。
惰慵:懒散无为。
安排:安置。
从官:做官。
粗疏:才智平庸。
延和:宫殿名,代指朝廷。
对:对应,相配。
贞观风:贞观之治的风气。
二鄙兵消:战乱消除。
真帝力:真正的帝王之力。
四方雨足:天下太平。
天功:上天的功劳。
一勺:比喻微小的力量。
倾沧海:改变大海般的局面。
达四聪:洞察一切。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作品《次韵光庭省中书事》。诗人以随性洒脱的口吻,描述了自己在官场中的状态,感叹久居江湖,懒散已久,不知如何在朝廷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他自嘲自己粗疏,但仍希望能像唐朝贞观时期那样接纳贤才,展现出开明之风。诗人认为国家的和平与丰沛的雨水皆源于皇帝的德行和上天的恩赐,暗示了自己的政治理想。最后,他以豪迈的气概表达,即使只有一勺之力,也能倾倒大海,意在表明自己的抱负和责任感,希望自己的见解能被广泛理解。整首诗寓言深刻,体现了苏辙的政治理想和自我期许。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次韵刘贡父从驾

一经空记弟传兄,旧德终惭比长卿。

扈驾联翩来接武,登科先后忆题名。

竹林共集连诸子,棣萼相辉赖友生。

它日都门俱引去,不应广受独华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次韵刘贡父西掖种竹

竹迷谁定知迷否,趁取滂沱好雨初。

栽向凤池吹律处,斸从芸阁杀青馀。

迎风一啸朝回早,弄月相差直宿疏。

应怪籍咸林下客,相看不饮作除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次韵刘贡父省上示同会二首(其一)

流落江湖东复西,归来未洗足间泥。

偶随鹏翼培风上,时得衙香满袖携。

落笔逡巡看儤直,醉吟清绝许分题。

相望鲁卫虽兄弟,终畏邻封大国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次韵刘贡父省上示同会二首(其二)

掖垣不复限东西,宾客来冲雾雨泥。

白酒黄封开潋滟,朱樱青笼落提携。

五花愧我连书判,三道高君免试题。

谁遣松蒿同一谷,凌云他日恐难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