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刘贡父西掖种竹

竹迷谁定知迷否,趁取滂沱好雨初。

栽向凤池吹律处,斸从芸阁杀青馀。

迎风一啸朝回早,弄月相差直宿疏。

应怪籍咸林下客,相看不饮作除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翻译

竹林幽深,谁能确切知晓迷途与否,趁着初降的大雨赶紧种植。
种在朝廷中枢之地,如同音乐殿堂,也似藏书阁旁,利用剩余的墨色。
迎着晨风早归,月下悠然,与常规作息稍有不同。
他们可能会惊讶,我这个隐居之人,面对美景却只顾赏心,不饮酒作诗。

注释

竹迷:竹林深处。
谁定知:谁能确切知道。
趁取:趁着。
滂沱:大雨。
凤池:朝廷中枢。
吹律处:音乐殿堂。
斸:挖掘,引申为种植。
芸阁:藏书阁。
迎风:迎着晨风。
弄月:月下悠然。
相差:稍有不同。
直宿:常规作息。
籍咸:隐居者。
林下客:山林隐士。
除书:官府文书。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作品《次韵刘贡父西掖种竹》。诗人以竹为主题,表达了对友人刘贡父在西掖(朝廷禁苑)种植竹子的赞赏和对竹子品格的赞美。首句“竹迷谁定知迷否”暗示竹林幽深,引人入胜,不知其究竟何为迷或不迷。接着,“趁取滂沱好雨初”描绘了竹子在雨后生机勃勃的景象,寓意着竹子在适宜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栽向凤池吹律处”中的“凤池”指皇宫,意指竹子被种植在显赫之地,暗示了刘贡父的地位。而“斸从芸阁杀青馀”则将竹子与书籍文化联系起来,暗示竹简制作,寓意学问之气。“迎风一啸朝回早,弄月相差直宿疏”描绘竹子在风中挺立,月光下婆娑的姿态,表现其坚韧与高洁。

最后两句“应怪籍咸林下客,相看不饮作除书”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敬佩,认为他在忙碌的政务之余,还能保持竹子般的清雅,不饮酒而专心于公务,显示出高尚的品行。整首诗通过竹子寓言,赞扬了刘贡父的德行和才情。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次韵刘贡父省上示同会二首(其一)

流落江湖东复西,归来未洗足间泥。

偶随鹏翼培风上,时得衙香满袖携。

落笔逡巡看儤直,醉吟清绝许分题。

相望鲁卫虽兄弟,终畏邻封大国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次韵刘贡父省上示同会二首(其二)

掖垣不复限东西,宾客来冲雾雨泥。

白酒黄封开潋滟,朱樱青笼落提携。

五花愧我连书判,三道高君免试题。

谁遣松蒿同一谷,凌云他日恐难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次韵刘贡父省中独直

帘深巧为隔朝暾,竹密时能引雀喧。

朝罢宿酲还续梦,静中诸妄稍归根。

坐曹闻道仍分省,出沐谁当与比轩。

竹簟茅檐它日事,重因遗咏记君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次韵刘敏殿丞送春

春去堂堂不复追,空馀草木弄晴晖。

交游归雁行将尽,踪迹鸣鸠懒不飞。

老大未须惊节物,醉狂兼得避危机。

东风虽有经旬在,芳意从今日日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