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咏怀诗二十七首(其六)

畴昔国士遇,生平知己恩。

直言珠可吐,宁知炭可吞。

一顾重尺璧,千金轻一言。

悲伤刘孺子,凄怆史皇孙。

无因同武骑,归守灞陵园。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庾信的作品,名为《拟咏怀诗二十七首·其六》。庾信以其深厚的情感和细腻的笔触,在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畴昔国士遇”一句,以“畴昔”二字引出往昔时光,国士相逢,点明诗人与知己的不凡遭遇。“生平知己恩”则表达了诗人对这份缘分的珍视和感激之情。这里的“知己”指的是能理解自己、与自己心灵相通的人,这种关系在古代文化中被赋予极高的价值。

接下来的“直言珠可吐,宁知炭可吞”则用了两层比喻,首先是“直言珠可吐”,意指真诚的话语如同珍贵的珠玉,值得珍藏和传颂。而后面的“宁知炭可吞”则是一种反问,表面上是在说宁愿吞下烧焦的木炭,也暗含了诗人对于直言之难的感慨。在那个时代,直言不讳常常会带来危险,而诗人却珍视这份能够直抒胸臆的友情。

“一顾重尺璧,千金轻一言”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关系的重要性。这里的“一顾”指的是一次回眸,“尺璧”则是古代的贵重之物,一顾重于尺璧意味着诗人对这份情谊的重视胜过一切财富。而“千金轻一言”则更进一步表达了这种价值观,即一句真诚的话语,远比千两黄金更加珍贵。

以下几句“悲伤刘孺子,凄怆史皇孙”中的“刘孺子”和“史皇孙”都是古代的典故,用来形容那些因政治或个人原因而不得志的人物。诗人通过这些历史人物的遭遇,表达了自己对于友人的深切同情和悲痛。

最后,“无因同武骑,归守灞陵园”则是诗人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之情。这里的“无因同武骑”可能指的是没有特定的原因,只是因为内心的不舍与怀念而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而“归守灞陵园”则是一种归隐之举,通过这样的行动来守护和纪念那些美好的过往。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友情的深刻表达,以及对于过去时光的追忆和哀伤,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323)

庾信(南北朝)

成就

不详

经历

小字兰成。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他以聪颖的资质,在梁这个南朝文学的全盛时代积累了很高的文学素养,又来到北方,以其沉痛的生活经历丰富了创作的内容,并多少接受了北方文化的某些因素,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面貌

  • 籍贯:北周时期
  • 生卒年:513—581

相关古诗词

拟咏怀诗二十七首(其七)

榆关断音信,汉使绝经过。

胡笳落泪曲,羌笛断肠歌。

纤腰减束素,别泪损横波。

恨心终不歇,红颜无复多。

枯木期填海,青山望断河。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拟咏怀诗二十七首(其四)

楚材称晋用,秦臣即赵冠。

离宫延子产,羁旅接陈完。

寓卫非所寓,安齐独未安。

雪泣悲去鲁,凄然忆相韩。

唯彼穷途恸,知余行路难。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拟咏怀诗二十七首(其二十二)

日色临平乐,风光满上兰。

南国美人去,东家枣树完。

抱松伤别鹤,向镜绝孤鸾。

不言登陇首,唯得望长安。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咏画屏风诗二十五首(其一)

侠客重连镳,金鞍被桂条。

细尘鄣路起,惊花乱眼飘。

酒醺人半醉,汗湿马全骄。

归鞍畏日晚,争路上河桥。

形式: 古风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