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州.和社友用玉田韵赠别

恨行云只解向天涯,无意蘸芳洲。

正蘋花弄晚,南鸿西燕,相对悠悠。

一样凄凉残照,明日莫登楼。

载得情多少,分付扁舟。

唤酒依然江上,把年华似锦,掷与轻鸥。

看青山数点,点点是离愁。

且休寄宫沟怨句,怕误他红叶尽飘流。

西风紧,断魂难觅,都化戍秋。

形式:

鉴赏

这首诗以"恨行云"起笔,表达了诗人对远方行人的深深思念,行云无情地飘向天涯,无法为他停留。接着,诗人描绘了傍晚时分,蘋花摇曳,南归的大雁和西飞的燕子相对而飞,形成一幅凄凉的画面,暗示着离别的伤感。诗人劝告友人不要登高望远,以免触景生情,加重愁绪。

"载得情多少,分付扁舟",表达了诗人试图通过扁舟将情感寄托,希望它能承载着深深的离愁远行。接下来,诗人借酒浇愁,感叹时光如流水般逝去,只能任由江上的轻鸥带走。青山点点,象征着离别后的孤独和无尽的相思。

最后,诗人不愿再寄予宫沟(宫墙边的沟渠)的哀怨诗句,担心它们会随着红叶飘零,进一步加深分离的痛苦。西风渐紧,情绪低落,连魂魄也难以留住,只能化作秋天的戍边之愁。整体上,这首诗情感深沉,寓情于景,展现了清末近现代初易顺鼎独特的离别情怀。

收录诗词(612)

易顺鼎(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实父、中硕,、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 字:实甫
  • 号:忏绮斋
  • 籍贯:龙阳(今湖南汉寿)
  • 生卒年:1858~1920

相关古诗词

桃源忆故人

门前一尺桃花雨。因甚玉骢轻去。点点春愁如絮。

飘到眉心住。灯边夜按红么谱。尘满翠弦筝柱。

分付啼鹃代诉。宛转伤春语。

形式:

罗敷媚

画帘梦颤丝丝雨,银蒜深垂。燕子归时。

一点春寒恋被池。镜尘不锁双鸾影,红泪调胭脂。

碧字题眉。小砑云笺写艳词。

形式: 押[支]韵

满庭芳.观演剧

凤帕笼春,鹅笙炙晓,歌尘影碍红楼。

粉郎初到,纤指卷帘钩。

谁把垂杨种遍,系香骢竟日勾留。

应休怪行云遏碧,不向鬓边流。娇喉。

才一试,人间燕妒,天上鸾愁。

奈悤悤镜里,月散霞收。

更借么弦传恨,料伤春也似悲秋。

销凝处,青衫泪湿,肠断白江州。

形式: 押[尤]韵

国香.买兰数本,香韵绝佳,为赋此解

碧槛移春,甚真香幻影,参透情根。

屏边那回无睡,绿梦初醒。

谁道灵均去后,向人天、不返秋魂。

年时目成处,有个词仙,吹瘦鹅笙。

真妃犹忆否,漫神皋解佩,别馆留簪。

露寒烟悄,应念冷尽红心。

还被东风一剪,剪愁痕、飘满湘云。

凌波翠鸾杳,写入琴弦,江上峰青。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