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黄中立樵云卷

三衢仙人石桥弈,隅坐野樵心自适。

不知柯烂岁月深,人世归来已非昔。

越山客亦樵云中,碧山杳杳云重重。

香炉扪萝春滃郁,若耶涉水秋冥濛。

斧声丁丁响深谷,猿猱鹿豕恒相从。

怀章太守归故里,读书处士栖长松。

古人千载不可见,二公出处谁将同。

君于此计岂长往,草衣芒屩姑从容。

仙人倘遇不须久,归来歌我樵径风。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岑安卿的《题黄中立樵云卷》描绘了一幅山间隐逸生活的画面。首句“三衢仙人石桥弈”,以仙人对弈为引,暗示了山中的超凡氛围。接下来,“隅坐野樵心自适”描绘了樵夫在自然环境中怡然自得的情景,表现出他对简朴生活的满足。

“不知柯烂岁月深,人世归来已非昔”表达了时光流转,人事变迁的主题,暗示了世事沧桑。诗人接着通过“越山客亦樵云中”和“香炉扪萝春滃郁,若耶涉水秋冥濛”,展现了山中美景的变换,四季分明,云雾缭绕,增添了神秘与宁静的意境。

“斧声丁丁响深谷,猿猱鹿豕恒相从”进一步描绘了山林的原始生态,斧声与动物相伴,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最后,诗人提到怀章太守和读书处士,他们选择归隐山林,与古人相比,虽不可见,但精神相似。

结尾两句“君于此计岂长往,草衣芒屩姑从容”,诗人劝诫友人不必长久隐居,享受当下,随性而行。最后一句“仙人倘遇不须久,归来歌我樵径风”,则寄寓了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希望能在山间遇见仙人,归来时能与他分享山间的风声。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隐逸生活为背景,融合了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体现了元代文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收录诗词(174)

岑安卿(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所居近栲栳峰,余姚上林乡(今浙江慈溪市桥头镇与匡堰镇一带)人。志行高洁,穷阨以终,尝作《三哀诗》,吊宋遗民之在里中者,寄托深远,脍炙人口。著有《栲栳山人集》三卷,《四库总目》评其诗戛戛孤往,如其为人

  • 字:静能
  • 籍贯:故自号栲栳山
  • 生卒年:1286~1355

相关古诗词

出门偶赋

老骥伏枥风萧萧,饥鹰侧目看青霄。

骊龙抱珠海底卧,虎豹不噬群狐嗥。

河边老人倚墙坐,六合茫茫弹丸大。

平生剩读古人书,倒箧青钱无一个。

侧闻朝廷遗逸徵,集贤著作空盈庭。

紫微堂上日羊饭,世祖山河如砥平。

形式: 古风

题庆元路太守雍吉刺氏传家录卷

六经辅世不可彻,照耀今古如日月。

前圣后圣语合符,历历尽为忠孝发。

野堂太守来甬东,下车德泽春融融。

抚民馀暇出家乘,累叶爵位犹尊崇。

先翁昔长玉堂署,为德端重心谦冲。

露香百拜己母疾,让爵同产情相钟。

彤庭褒锡表宅里,双楹玉篆悬穹窿。

大君有命治怀庆,至今父老歌勋庸。

尊崇不缘戚里贵,忠孝自与天人通。

中朝阁老更赞咏,墨云挥洒飞蛇龙。

雄文大笔续前代,玉光下烛披长虹。

亲亲敬长在一已,能使天下皆同风。

公承世泽将雨露,尽洗海国尘埃蒙。

民风丕变气苏息,温言恻恻苏疲癃。

老农家居五云表,引领东望思帡幪。

愿言不日秉旄钺,七州均入甄陶中。

上为天子宣德意,下慰祖考于无穷。

诗人作歌颂不朽,丰碑百尺看磨砻。

形式: 古风

题郑学可馀乐斋

爰居不识钟鼓响,孔翠赤霄羞饲养。

荥阳千载不羁人,厥后云礽亦清爽。

烛溪流水清可斟,乌戎山高足瞻仰。

羡君筑室山水间,馀乐名斋信奇赏。

斋前花药恒芬敷,屋上乔松翠相向。

黄金未散书满堂,白酒要宾不须酿。

不缘独冷固栖迟,山水情深起遐想。

人言贫贱乐有馀,问君此乐为何如。

贫而无乐岂我辈,富不好礼尤庸奴。

贫而有乐富好礼,此是人间真丈夫。

形式: 古风

元日有感率成口号示季渊侄辈效储光羲体

世家三山踰百年,读书作官还种田。

支分派别五十灶,昔日一家同屋眠。

迩来本大枝叶繁,荣枯异体理则然。

自家有酒自家吃,有馀尽可宾客延。

自家无钱自家守,慎勿仿效生冤愆。

我今新正六十四,发白面黑心未死。

寡交颇觉乡党疏,嫉恶何妨宗族忌。

此心但愿子孙贤,诗礼家声勿令坠。

种田有饭蚕有衣,读书作友天下知。

纷纷衣锦食肉人,马上相逢知是谁。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