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钱塘江边的怀古之情,充满了历史的沧桑感与深沉的感慨。首句“天地无情日月徂”开篇即以天地的无情反衬出时间的流逝,暗示历史的变迁。接着“凤凰山下久榛芜”一句,通过描述凤凰山下的荒凉景象,进一步渲染了历史的衰败与时间的无情。
“独怜内殿成荒寺,空见前山映后湖”两句,将视角转向具体的景物,内殿变为荒寺,前山与后湖相对,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往昔繁华不再的深深惋惜。而“塞北有谁留一老,海南无处问诸孤”则将情感推向更深层次,通过询问塞北和海南的情况,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历史人物命运的关切。
最后,“蓬莱阁上秋风起,先向燕京入画图”以自然景象收尾,秋风起于蓬莱阁,预示着季节的更迭,同时也象征着历史的轮回。将这一景象比作画图,既是对眼前景色的艺术化处理,也暗含着对历史记忆的珍视与传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遗迹的描绘与反思,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感慨,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是明代怀古诗中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