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洲书院即事四首(其一)

遥从章贡抱潆洄,忽到中流异境开。

二水何人别泾渭,三山有路近蓬莱。

文章波折须看势,风景流连也要才。

为忆师川题咏始,凭栏瞻瞩几徘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鹭洲书院的即兴感怀,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景观的交融之美。首联“遥从章贡抱潆洄,忽到中流异境开”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从远处望见江水蜿蜒曲折,仿佛在心中激起涟漪,待到接近江心时,眼前景象豁然开朗,仿佛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这种由远及近、由模糊到清晰的视觉体验,既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隐喻了心灵的觉醒和视野的开阔。

颔联“二水何人别泾渭,三山有路近蓬莱”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诗人将眼前的江水比作泾渭,用“何人别”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同时也暗示了对人生道路的思考——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如何辨识真伪,找到自己的方向。而“三山有路近蓬莱”则借用了古代神话中的蓬莱仙境,象征着理想与追求的彼岸,表达了诗人对于精神境界的向往和探索。

颈联“文章波折须看势,风景流连也要才”则转而探讨了艺术创作与欣赏的层面。诗人认为,无论是文章还是风景,都需要深邃的洞察力和独特的才华去理解和表达。这里的“势”既指文章的结构布局,也暗含了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把握;“流连”则强调了对美好事物的沉浸与享受,需要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情感投入。

尾联“为忆师川题咏始,凭栏瞻瞩几徘徊”收束全诗,点明了写作的起因和诗人的情感状态。诗人回忆起与师川的交往,为了纪念这段友谊,开始题咏抒怀。站在栏杆旁,诗人思绪万千,不时地来回踱步,表达了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友情的珍视。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悟,也体现了其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收录诗词(1135)

刘绎(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鹭洲书院即事四首(其二)

到此欣逢左右原,屹然斯道树吾藩。

凭空楼阁思谁创,不废江河赖尔存。

明月清风光霁近,天章云汉典型尊。

如何正谊堂基在,转讶诸贤别有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鹭洲书院即事四首(其三)

道脉微茫亦可嗟,渊源洄溯正无涯。

须知伊洛承洙泗,直下姚江对白沙。

君看双流原合派,从来六籍统诸家。

主持前后惟贤守,不独名山胜水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鹭洲书院即事四首(其四)

几曾隔岸望贤关,今日登临愧仰攀。

何处古香来草木,此中真意在云山。

乘时正好偕童冠,寻乐谁能到孔颜。

独对春风亭上坐,置身疑是舞雩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示萧汤二童子

幼慧古艳称,惊奇我未见。

士为文翁出,翩翩多秀茜。

中有二雏凤,玉映尤堪羡。

文场初及锋,三艺脱稿便。

余勇夸记诵,任举经与传。

堂前指试题,故实窘群彦。

解围乃小郎,一军惊试院。

更示未见书,长篇但流眄。

循环令反复,一一珠贯线。

太守爱才心,得此益欢忭。

腹笥欲其充,推食有公膳。

体段望其大,量衣有官绢。

谓我忝师席,双双介请见。

我本空空如,执经愧北面。

顾兹磊落英,敢吝刍荛献。

美玉攻他山,精金出百炼。

先开花恐伤,易沽价必贱。

庭前养双梧,培基更除蔓。

不忧干霄难,立根要刚健。

古人非甚愚,读书每千遍。

小学本庸言,毕生艰体验。

羡子不离膝,依依尚孺恋。

所学在晨昏,所亲非笔砚。

世岂无英姿,未几突而弁。

朝旭方东升,光采抑何绚。

计程历尚遥,努力期无倦。

文史足方朔,正字作刘晏。

奇慧奚须夸,德业副余念。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