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三百三首(其一一八)

吁嗟浊滥处,罗刹共贤人。

谓是等流类,焉知道不亲。

狐假师子势,诈妄却称珍。

铅矿入炉冶,方知金不真。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社会现象,批判了那些借助权势和虚假的外表来混迹于贤者之中的伪君子。开篇“吁嗟浊滥处,罗刹共贤人”两句,以喧哗嘈杂的场合为背景,展现了真伪难辨的人群,其中“罗刹”指的是佛教中的鬼魂,常用来比喻那些心术不正之人。诗人通过这种强烈的对比,表达了对当时社会混乱和人心不古的深刻批评。

接着,“谓是等流类,焉知道不亲”两句,指出这些外表光鲜、实际上却心怀鬼谋的人,他们自诩与贤者为伍,但诗人认为他们之间实则素昧平生,没有真正的交往和了解。这不仅是对他们本人的否定,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当时社会关系的冷漠和疏离感。

“狐假师子势,诈妄却称珍”两句,则深刻揭示了这种现象的本质。这里的“狐假虎威”比喻那些无能之辈凭借他人的力量和地位来欺世盗名,而“诈妄却称珍”则进一步指出这些人虽然说的是天花乱坠的话,但其实都是虚假不实的。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强调了真才与伪君子的区别。

最后,“铅矿入炉冶,方知金不真”两句,用了铅矿在高温下被鉴定的比喻,说明只有经过严峻的考验和时间的洗礼,才能分辨出真正的金子与假冒的铅矿。这里“铅矿入炉冶”象征着社会的真刀真枪考验,“方知金不真”则是对那些在平日里看似光鲜、实则虚假的人和事物的最终评价。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犀利的笔触,批判了伪君子和社会上的虚伪现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真才和真正友谊的渴望。

收录诗词(312)

寒山(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出身于官宦人家,多次投考不第,后出家,三十岁后隐居于浙东天台山,享年一百多岁。严振非《子身世考》中更以《北史》、《隋书》等大量史料与诗相印证,指出乃为隋皇室后裔杨瓒之子杨温,因遭皇室内的妒忌与排挤及佛教思想影响而遁入空门,隐于天台山寒岩。这位富有神话色彩的唐代诗人,曾经一度被世人冷落,然而随着二十世纪的到来,其诗却越来越多地被世人接受并广泛流传。正如其诗所写:“有人笑我诗,我诗合典雅。不烦郑氏笺,岂用毛公解。”

  • 号:均不详
  • 籍贯:唐代长安(今陕西西安)

相关古诗词

诗三百三首(其一一九)

田家避暑月,斗酒共谁欢。

杂杂排山果,疏疏围酒樽。

芦莦将代席,蕉叶且充盘。

醉后支颐坐,须弥小弹丸。

形式: 古风

诗三百三首(其一二○)

个是何措大,时来省南院。

年可三十馀,曾经四五选。

囊里无青蚨,箧中有黄绢。

行到食店前,不敢暂回面。

形式: 古风 押[霰]韵

诗三百三首(其一二一)

为人常吃用,爱意须悭惜。

老去不自由,渐被他推斥。

送向荒山头,一生愿虚掷。

亡羊罢补牢,失意终无极。

形式: 古风

诗三百三首(其一二四)

富贵疏亲聚,只为多钱米。

贫贱骨肉离,非关少兄弟。

急须归去来,招贤阁未启。

浪行朱雀街,踏破皮鞋底。

形式: 古风 押[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