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其十八)

尚有和羹,既戒且平。亦有其馂,亦惟克明。

其馂惟旅,其酳惟成。百礼斯洽,三宥已行。

明哉元首,遹骏其声。

形式: 四言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出自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沈约所作的《梁三朝雅乐歌》系列中的第十八首。沈约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对诗歌创作有着独到的见解与成就。

“尚有和羹,既戒且平。”开篇即以“和羹”为喻,形象地表达了和谐、调和的主题。这里的“和羹”不仅指食物的调和,更象征着社会、政治、人际关系的和谐统一。“既戒且平”,既强调了警戒的重要性,又突出了平和的追求,体现了诗人对于理想社会状态的向往。

“亦有其馂,亦惟克明。”馂(guàn)字在此处意为祭祀后剩余的食物,这里借以比喻剩余的资源或成果。强调了在享受成果的同时,要懂得节制与明智地使用,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理念。

“其馂惟旅,其酳惟成。”“旅”字在这里可能是指宾客、旅客,暗示了分享与共济的精神;“酳”(yìn)则是饮酒的意思,此处可能隐含了庆祝与团结的意味。这两句通过对比,表达了在共享与合作中实现共同成长与成功的主题。

“百礼斯洽,三宥已行。”“百礼”指的是各种礼仪,强调了通过礼仪来促进社会和谐;“斯洽”则意味着和谐、融洽。而“三宥”则是古代法律中的宽宥原则,这里可能寓意着在处理矛盾与冲突时,应秉持宽容与谅解的态度,以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明哉元首,遹骏其声。”“元首”通常指国家的最高领导者,这里以“明”形容元首的智慧与明察秋毫,强调了领导者的决策与行动对于国家和社会的重要影响。同时,“遹骏其声”表达了对领导者卓越才能和高尚品德的赞美,以及对其声音(即政策、言论)的期待,希望其能引领国家走向繁荣昌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象征与比喻,深刻探讨了和谐、共享、宽容、领导力等主题,展现了沈约对于理想社会秩序的思考与追求。

收录诗词(273)

沈约(南北朝)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南朝史学家、文学家。出身于门阀士族家庭,历史上有所谓“江东之豪,莫强周、沈”的说法,家族社会地位显赫。祖父沈林子,宋征虏将军。父亲沈璞,宋淮南太守,于元嘉末年被诛。孤贫流离,笃志好学,博通群籍,擅长诗文。历仕宋、齐、梁三朝。在宋仕记室参军、尚书度支郎。著有《晋书》、《宋书》、《齐纪》、《高祖纪》、《迩言》、《谥例》、《宋文章志》,并撰《四声谱》。作品除《宋书》外,多已亡佚

  • 字:休文
  • 籍贯:吴兴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
  • 生卒年:441~513年

相关古诗词

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其十九)

戒食有章,卒食惟序。庭鸣金奏,凯收笾莒。

客出以雍,撤以振羽。离磬乃作,和钟备举。

济济威仪,喤喤簨虡。

形式: 四言诗

相和六引(其一)宫引

宅中为君。声之始。气和而应。律生子。四宫既作。

阴阳理。

形式: 乐府曲辞 押[纸]韵

相和六引(其二)商引

君臣数九。发凉风。三弦夷则。白藏通。克谐候管。

和六同。

形式: 乐府曲辞 押[东]韵

相和六引(其三)角引

蛰虫始振。音在斯。五声六律。旋相为。韶继夏心。

备咸池。

形式: 乐府曲辞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