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云压虚檐黯不收,雨声飞妥碧山头。
帘帏清彻三更梦,枕簟凉生五月秋。
入夜悲风何淅沥,先时病叶已飕飗。
心非木石能无感,唤起悠悠故国愁。
此诗描绘了夏夜雨作、凉风飒然而至的情景,诗人通过细腻的感官体验,传达出对时光流转、物是人非的感慨。首句“云压虚檐黯不收”以暗淡的云层压低屋檐,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雨势,营造出一种压抑的氛围。接着,“雨声飞妥碧山头”一句,以雨声与碧山相映衬,展现出雨势的宏大与自然界的和谐之美。
“帘帏清彻三更梦,枕簟凉生五月秋”两句,将读者带入一个清凉静谧的夜晚,通过清冷的帘帷和凉爽的枕席,暗示了季节的转换,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接下来,“入夜悲风何淅沥,先时病叶已飕飗”则描绘了夜深时分,凄厉的风声与病叶的摇曳,象征着时光的无情与生命的脆弱,引发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深深感慨。
最后,“心非木石能无感,唤起悠悠故国愁”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时,内心涌动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自然美的欣赏,也有对时光易逝、人事变迁的哀愁。全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与历史的深刻思考,以及在特定情境下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
不详
别号菊庄。早年与弟成己并负才名,赵秉文目之为“二妙”,大书“双飞”二字名其居里。哀宗时与其弟段成己先后中进士,但入仕无门,在山村过着闲居生活。金亡,避乱龙门山中(今山西河津黄河边),时人赞为“儒林标榜”。蒙古汗国时期,与友人遨游山水,结社赋诗,自得其乐。元宪宗四年卒,年五十九。工于词曲,有《遁斋乐府》
胶胶世事久经谙,肯著红尘换翠岚。
骐骥捕鼷非所任,干将补履岂其堪。
老无成事唯多懒,少不如人何更贪。
花下一杯谁伴我,清风明月便为三。
欲归谁不遣君归,却恨归来事事违。
烽火未休家信少,山州良是故人稀。
黄金入手还能散,白雪盈头不肯飞。
试问春愁都几许,长江滚滚日晖晖。
梅花香里倚蒲团,万事人间总不干。
醉梦每怜春意浅,诗魂长绕夜枝寒。
记曾上苑溪边见,又向前村雪里看。
回首青蕤已如豆,齿牙衰朽怯微酸。
小梅初破月团团,戏蝶游蜂未敢干。
醉脸不禁经宿雨,芳心似欲诉朝寒。
乍惊别后容华换,更与樽前仔细看。
便好栽培近东阁,免教风味一生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