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请还山元规远迓遂成山颂

喜见石浑沦,忘言意独真。

还寻石桥约,一洗客京尘。

香篆丹炉静,诗篇彩笔新。

高霞不狐映,携手洞门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欣喜见到石浑沦,无需言语心意诚。
重访石桥相约处,洗尽京城风尘埃。
香烟缭绕丹炉静,诗篇如新彩笔挥。
高云霞光不遮掩,携手同游洞天春。

注释

石浑沦:形容石头浑然天成,意境深远。
忘言:无需用言语表达。
意独真:心意真诚。
石桥约:与友人石桥上的约定。
客京尘:京城中的尘世纷扰。
香篆丹炉:香烟袅袅的丹炉。
诗篇彩笔:新创作的诗篇和彩笔。
高霞:高挂的云霞。
洞门春:洞天福地的春天。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对自然美景的喜悦和内心世界的宁静。"喜见石浑沦,忘言意独真"表达了诗人看到清澈的溪水时的心情,仿佛与大自然合为一体,无需多言,只有心灵的纯净与真挚。

"还寻石桥约,一洗客京尘"则是诗人再次寻找那座石桥,希望通过这次旅行洗涤掉身心的尘埃。这里的“客京”指的是远离家乡的京城生活,而“一洗”则表达了诗人对精神清洁的渴望。

"香篆丹炉静,诗篇彩笔新"描绘了一种安逸而宁静的书房景象。香炉中的香气弥漫,给人一种超凡脱俗之感;“诗篇”则是指文人的创作,而“彩笔”则代表着文采斐然。

"高霞不狐映,携手洞门春"中,“高霞”可能指的是日光或月光照耀下的山色,而“不狐映”则意味着这景色纯净无暇。最后,“携手洞门春”表现了诗人与友人携手在自然的怀抱中享受春天美好的情景。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心灵宁静和精神寄托的向往,同时也体现了诗人的高洁品格和文艺素养。

收录诗词(210)

张继先(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道正,“翛然子”。北宋末著名道士,正一天师道第三十代天师。元符三年(1100年)嗣教,宋徽宗赐号“虚靖先生”。靖康二年(1127年)羽化,年仅三十六岁,葬安徽天庆观。元武宗追封其为“虚靖玄通弘悟真君”。终生未娶,无子,有《虚靖语录》七卷。的思想影响了心学大师陆九渊。北宋末雷法大兴,天师派天师、、王文卿真人、及南宗陈楠真人均为雷法有名的代表人物

  • 字:嘉闻
  • 号:翛然子
  • 籍贯:林灵素真
  • 生卒年:1092-1127

相关古诗词

晚步山间有作

宿鸟频来语,寻巢未得间。

小星明更近,高桂冷初攀。

拂露松都在,因风信未还。

岂无虚歇处,青及谢家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喜晴

芍药都零落,山泉遂有声。

尽知春去晚,深喜夜来晴。

高柳拂檐净,闲花照坞明。

松间携好酒,今日思方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琴斋乃予旧居以琴名斋吾为之也项先生与诸生居之谈庄讲老有佳趣向尝造焉而忆往事乃亦有分胜多救之处成诗呈项先生者书其实耳

琴斋高致有真风,山閤延宾未折中。

来问死生非碌碌,为谈庄老肯匆匆。

喜今可与君还往,惜昨曾留客许同。

处士或将方寸比,斯人为不殢焦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答太守虞察院游仙岩诗

累年林下意何长,岩谷风霜亦备尝。

俗客不曾交得到,达人应未以为狂。

江亭昔造怀宁海,石屋今居似濑乡。

谁拟上饶新太守,却因朝谒到山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