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子由记园中草木十一首(其三)

种柏待其成,柏成人已老。

不如种丛彗,春种秋可倒。

阴阳不择物,美恶随意造。

柏生何苦艰,似亦费天巧。

天工巧有几,肯尽为汝耗。

君看藜与藿,生意常草草。

形式: 古风

翻译

种植柏树等待它长大,但人已老去。
不如种丛丛彗星草,春天播种秋天就能收获。
大自然不偏爱任何事物,美丑由心所定。
柏树生长为何如此艰难,仿佛也耗费了天工的巧妙。
天工的巧妙有限,怎会全然为你消耗。
你看那藜藿这类野草,生机勃勃,毫不费力。

注释

柏:一种常绿乔木。
成:成长。
人已老:人的岁月已逝。
丛彗:丛丛彗星草。
倒:收获。
阴阳:自然界的阴阳变化。
择:选择。
随意造:随心所欲地创造。
柏生:柏树生长。
苦艰:艰难。
费天巧:耗费天工。
天工巧:自然的巧妙。
耗:消耗。
生意:生机。
草草:简单、不费力。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作品,体现了他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刻理解。诗中通过种植柏树与草木的对比,表达了对人生和事物成长过程中的耐心与顺其自然态度的思考。

“种柏待其成,柏成人已老。”这两句点出种植柏树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成长,而等到它成熟时,人可能已经年迈。这不仅描绘了柏树生长缓慢的特性,也暗示了生命中的耐心等待与时间的无情流逝。

“不如种丛彗,春种秋可倒。”这里的“丛彗”指的是容易成活且生长迅速的草木。诗人通过这种对比,表达了自然界中事物各有其成长规律,不必强求快速成果。

“阴阳不择物,美恶随意造。”这两句则是说自然界的阴阳变化并不选择对象,而是依照自身规律运行,带来的结果既可能是美好的,也可能是不利的。这反映了苏轼对宇宙万物运行规律的认识,以及他认为人应顺应自然,不强求个人的意志。

“柏生何苦艰,似亦费天巧。”这两句则表达了对于种植柏树需要付出的巨大努力和时间的感慨,同时也赞叹天地间万物成长的奥妙与复杂性。

“天工巧有几,肯尽为汝耗。”这里的“天工”指的是自然界的创造力,诗人疑问自然界的这种精巧到何种程度,以及是否愿意将这些精华都倾注在某一事物上。这既是对自然界力量的赞叹,也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功利的心态。

最后两句“君看藜与藿,生意常草草。”则是劝导读者观察那些容易成活且不断生长的草木,它们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这既是一种对自然界生机的赞美,也是在告诫人们应该像这些草木一样,不断追求生命中的积极意义。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比不同植物的生长特性,展现了苏轼对于人生、自然和创造力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和子由记园中草木十一首(其四)

萱草虽微花,孤秀能自拔。

亭亭乱叶中,一一劳心插。

牵牛独何畏,诘曲自芽蘖。

走寻荆与榛,如有夙昔约。

南斋读书处,乱翠晓如泼。

偏工贮秋雨,岁岁坏篱落。

形式: 古风

和子由记园中草木十一首(其五)

芦笋初似竹,稍开叶如蒲。

方春节抱甲,渐老根生须。

不爱当夏绿,爱此及秋枯。

黄叶倒风雨,白花摇江湖。

江湖不可到,移植苦勤劬。

安得双野鸭,飞来成画图。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和子由记园中草木十一首(其六)

行乐惜芳辰,秋风常苦早。

谁知念离别,喜见秋瓜老。

秋瓜感霜霰,茎叶飒已槁。

宦游归无时,身若马系皂。

悲鸣念千里,耿耿志空抱。

多忧竟何为,使汝玄发缟。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和子由记园中草木十一首(其七)

官舍有丛竹,结根问囚厅。

下为人所径,土密不容钉。

殷勤戒吏卒,插棘护中庭。

绕砌忽坟裂,走鞭瘦竛竮。

我常携枕簟,来此荫寒青。

日暮不能去,卧听窗风泠。

形式: 古风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