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漏子.借陈君俞韵

暑方烦,人似愠。怅望林泉幽峻。情会处,景偏长。

心清闻妙香。宝幢低,金锁碎。竹影桐阴窗外。

新事旧,旧愁新。空嗟不见人。

形式: 词牌: 更漏子

鉴赏

这首诗名为《更漏子·借陈君俞韵》,创作于宋代,由李之仪所作。通过这短暂的诗句,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在炎热夏日中的烦躁与愠怒情绪,以及对幽深林泉美景的向往和怀念。

"暑方烦,人似愠"直接表达了作者在酷热天气中所感到的心烦意乱。接着的"怅望林泉幽峻"则表现出作者对于清凉山水之地的渴望,这种对自然美景的向往,是诗人内心平静与宁寂的一种追求。

下句"情会处,景偏长"透露出诗人在特定地点的情感体验和对美好景致的深刻感受。这种情感的寄托,常见于中国古典文学中,是诗人们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手法之一。

紧接着"心清闻妙香"则描绘出一种精神上的宁静与内心世界的清澈,仿佛在这样的环境中,即使是微小的声音也能被捕捉到,显示了作者对于细腻生活感知的深刻体验。

"宝幢低,金锁碎"可能暗示了一种物质财富或权力的衰败,这里通过对宝幢与金锁状态的描述,反映出一种社会现实的变化或者个人命运的起伏。

随后"竹影桐阴窗外"则以生动的景象描绘出了一个宁静而典雅的生活空间。竹和桐树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见的意象,它们通常代表着高洁与安逸,窗外的竹影桐阴,则是这种宁静氛围的自然衬托。

最后两句"新事旧,旧愁新。空嗟不见人"则流露出一种历史的轮回感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既有对过去的缅怀,也有对现在的无奈,以及对于未来可能的期待。

总体来说,这首《更漏子》通过作者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一个多层次的精神世界和丰富的情感内涵,是一首融合了自然美景、个人情感与社会历史感的诗作。

收录诗词(837)

李之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汉族。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晚年卜居当涂。著有《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

  • 字:端叔
  • 籍贯:沧州无棣(庆云县)
  • 生卒年:1038~1117

相关古诗词

采桑子.席上送少游之金陵

相逢未几还相别,此恨难同。

细雨蒙蒙,一片离愁醉眼中。

明朝去路云霄外,欲见无从。

满袂仙风,空托双凫作信鸿。

形式: 词牌: 采桑子

雨中花令(其一)

休把身心撋就。著便醉人如酒。

富贵功名虽有味,毕竟因谁守。看取刀头切藕。

厚薄都随他手。趁取日中归去好,□莫待、黄昏后。

形式: 词牌: 雨中花令

雨中花令(其二)王德循东斋瑞香花

点缀叶间如绣。开傍小春时候。

莫把幽兰容易比,都占尽、人间秀。信是眼前稀有。

消得千钟美酒。只有些儿堪恨处,管不似、人长久。

形式: 词牌: 雨中花令

青玉案.用贺方回韵,有所祷而作

小篷又泛曾行路,这身世、如何去。

去了还来知几度。

多情山色,有情江水,笑我归无处。

夕阳杳杳还催暮,练净空吟谢郎句。

试祷波神应见许,帆开风转,事谐心遂,直到明年雨。

形式: 词牌: 青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