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模归卞山并示僧宗义为余守西岩者三首(其一)

自我离山间,忽已两改月。

饥人不忘食,未坐先已说。

家僮挟书至,惊起慰愁绝。

推寻到鸡犬,问讯穷曲折。

此生岂多为,一壑万虑灭。

可能复大错,更铸八州铁。

汝归马蹄轻,初不恨触热。

殷勤报松竹,吾岂成久别。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叶梦得所作的《送模归卞山并示僧宗义为余守西岩者三首》中的第一首。诗人以深情的笔触,描绘了与友人分别时的不舍与对未来的忧虑,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首句“自我离山间,忽已两改月”点明了时间的流逝,诗人离开山林后,转眼间已经过去了两个月的时间。这种时间的快速流逝,既表现了诗人对时光飞逝的感慨,也暗示了他对山间生活的怀念。

接着,“饥人不忘食,未坐先已说”两句,通过描写友人模在离开前的忙碌与兴奋,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模即将离去,他忙着准备行装,似乎忘记了吃饭,还未坐下就已经开始谈论着未来的事情。这种场景既温馨又略带伤感,体现了友情的深厚与离别的无奈。

“家僮挟书至,惊起慰愁绝”则描绘了诗人收到友人带来的书籍时的惊喜与安慰。在友人即将远行之际,家僮带来了书籍,这不仅是一种物质上的支持,更是精神上的慰藉,让诗人暂时忘却了离别的愁绪。

“推寻到鸡犬,问讯穷曲折”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友人归途的关注与担忧。他想象着友人一路的行程,从鸡鸣犬吠的村庄到遥远的地方,每一步都充满了未知与挑战。

“此生岂多为,一壑万虑灭”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他认为,人生短暂,不如选择一个宁静的山谷,放下一切烦恼,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可能复大错,更铸八州铁”则是对未来的忧虑与反思。诗人担心自己可能会犯下更大的错误,甚至铸就八州的铁器,暗示了对自身行为的审慎思考。

最后,“汝归马蹄轻,初不恨触热”是对友人归途的祝福,希望友人在炎热的天气中也能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不因炎热而感到遗憾。

“殷勤报松竹,吾岂成久别”则是诗人对自然界的寄托,希望松竹能够传达他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即使相隔久远,这份情谊也不会消逝。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友情的珍视,也有对自然的热爱,还有对未来生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收录诗词(240)

叶梦得(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绍圣四年(1097)登进士第,历任翰林学士、户部尚书、江东安抚大使等官职。晚年隐居湖州弁山玲珑山石林,故号石林居士,所著诗文多以石林为名,如《石林燕语》、《石林词》、《石林诗话》等。绍兴十八年卒,年七十二。死后追赠检校少保。在北宋末年到南宋前半期的词风变异过程中,是起到先导和枢纽作用的重要词人。作为南渡词人中年辈较长的一位,开拓了南宋前半期以"气"入词的词坛新路。叶词中的气主要表现在英雄气、狂气、逸气三方面

  • 字:少蕴
  • 籍贯:苏州吴县
  • 生卒年:1077~1148

相关古诗词

送模归卞山并示僧宗义为余守西岩者三首(其二)

端居探幽奇,自谓略已遍。

昨登西山巅,雄绝昔未见。

溪湖莽吞吐,云物纷百变。

乃知十年间,尚或遗胜践。

巢成辄弃去,我岂秋社燕。

为吾课童仆,开辟尽二面。

莫言羊肠险,径小烦屡转。

杖藜不用扶,吾脚犹尔健。

形式: 古风

送模归卞山并示僧宗义为余守西岩者三首(其三)

生长在山间,从翁守蓬户。

人言膏粱子,粗免污纨裤。

官居无多恋,暂止复遽去。

家法恐未传,此心良已素。

义禅晚从我,似识此间趣。

西岩郁嵚岑,久断俗子路。

聊持山中节,为我主留务。

封陲际湖海,云月皆所部。

形式: 古风

建康旧俗贵重九上巳诸曹皆休务祀神登北山参议马君独不出携诗相过因言石林之胜次其韵

倦飞归鸟正思还,叩户聊分半日閒。

胜事漫同谈栗里,佳时休笑负龙山。

簿书已老无馀力,香火朝真有旧班。

他日尚期能过我,试穷千嶂共追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去岁以九日期贺子忱徐惇济祝子权为松竹台之会作寒字韵诗唱酬数次今岁郡斋独坐慨然有怀复用前韵寄惇济子权时皆在湖州

地近中原怯早寒,一杯何处复追欢。

同寻涧壑閒谁共,强逐风尘老自难。

归梦孰知元有约,故情应得旧相看。

闭关且示维摩病,图画他年付瓦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