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经略华文赵郎中崇宪挽章三首(其一)

国是归宗相,儒科看嫡传。

与时常落落,持论极拳拳。

柄用无韩范,师承有涧瀍。

衣冠何足论,父子世称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国家的治理依靠着正统的宰相,儒家科举看重的是正宗的传人。
他平日里举止疏淡,但论事却非常诚恳实在。
他的权柄运用不带私人恩怨,师承传统源远流长。
名门望族的地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父子世代皆为贤良之才。

注释

国是:国家的治理。
归宗相:正统的宰相。
儒科:儒家科举。
嫡传:正宗传人。
时常:平日里。
落落:疏淡,不拘小节。
持论:论事。
拳拳:诚恳实在。
韩范:韩范指韩信和范蠡,比喻公正无私的权柄运用。
涧瀍:古代洛阳的两条河流,这里代指师承渊源。
衣冠:名门望族。
何足论:不值得谈论,无关紧要。
世称:世代称赞。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曹彦约为故经略华文赵郎中崇宪所作的挽章之一。诗中表达了对赵崇宪作为儒家正统传人的敬仰,以及他平时为人处事的风格和深思熟虑的言论。"国是归宗相"赞扬了赵崇宪在国家治理中的正统地位,"儒科看嫡传"强调了他的学术根基。"与时常落落"描述了他待人接物的谦逊低调,"持论极拳拳"则称赞他对待学问的严谨和诚恳。接着,诗人提到赵崇宪虽未如韩范那样显赫,但他的师承渊源可追溯到涧瀍,暗示其深厚的学术传统。最后,诗人以"衣冠何足论,父子世称贤"收尾,表达了对赵氏家族世代皆为贤良的赞美,超越了简单的官位评价,突出了他们品德的高尚。整首诗通过对赵崇宪的品性、学识和家族声誉的描绘,展现了对逝者的高度敬仰和怀念。

收录诗词(368)

曹彦约(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淳熙八年进士。曾从朱熹讲学,后受人之召,负责汉阳军事,因部署抗金有方,改知汉阳军。后累官宝谟阁待制、知成都府。嘉定初,为湖南转运判官,镇压郴州(今湖南郴县)瑶民起义,后任利州路(今属陕西)转运判官兼知利州,发漕司储粮减价粜与饥民、通商蠲税,并论兵柄财权并列之弊。宝庆元年,擢为兵部侍郎,迁礼部侍郎,不久又授为兵部尚书,力辞不拜,后以华文阁学士致仕,卒谥“文简”

  • 字:简甫
  • 号:昌谷
  • 籍贯:南康军都昌(今属江西)
  • 生卒年:1157~1228

相关古诗词

故邕管安抚李思永挽章三首(其三)

念昔浮湘乐,论交一世豪。

味同江左右,人忘品卑高。

庇我渠渠屋,关心恋恋袍。

延津龙化后,流水但空号。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豪]韵

故邕管安抚李思永挽章三首(其二)

义利明千古,躬行勇不疑。

涧瀍穷正脉,张陆是吾师。

仕与儒先会,官从党论卑。

所施才一障,声闻彻华夷。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故邕管安抚李思永挽章三首(其一)

发廪宁忧岁,防边不待秋。

古来汉循吏,今说李成州。

劲气横关陇,神光射斗牛。

竹林天下士,一第可无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故殿撰侍郎赵公挽章三首(其三)

早岁灯窗密,中年宦海遥。

相看嗟落寞,晚复共渔樵。

已矣耆英会,居然一叶凋。

岂无朋友念,人物叹公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