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七夕

犊鼻长挑竹杖头,未能免俗想清流。

西来谁遣青禽至,仙去还乘白鹤游。

天上欢娱才瞬息,人间恩爱漫绸缪。

穿针乞巧真儿戏,曝腹庭中更可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次韵七夕》由宋代诗人李光所作,描绘了七夕节的景象与情感。诗中以“犊鼻长挑竹杖头”开篇,形象地描绘了一位行走在自然中的隐士,手持竹杖,虽未完全摆脱世俗的束缚,但内心向往着清静的生活。接下来,“未能免俗想清流”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清雅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西来谁遣青禽至,仙去还乘白鹤游。”这两句运用了神话传说中的意象,青禽和白鹤分别象征着使者和仙人,暗示了诗人对于仙界生活的遐想与向往。而“天上欢娱才瞬息,人间恩爱漫绸缪”则对比了天界短暂的欢乐与人间长久的缠绵,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短暂与情感复杂性的深刻洞察。

最后,“穿针乞巧真儿戏,曝腹庭中更可羞。”这两句通过描述七夕节的传统习俗——女子们穿针乞求心灵手巧,以及男子在庭院中晒肚皮的活动,既展现了节日的趣味性,也暗含了对这些传统习俗的反思,或许在诗人看来,这些行为虽有趣,却也略显轻浮或不庄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七夕节场景的描绘,以及对生活态度和情感价值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超凡与世俗之间关系的思考,以及对人生短暂与情感复杂性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522)

李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字泰定,南宋名臣、文学家、词人,南宋四名臣之一,唐汝阳王李琎之后。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进士,调知开化县,移知常熟县。累官至参知政事,因与秦桧不合,出知绍兴府,改提举洞霄宫。绍兴十一年(1141年),贬藤州安置,后更贬至昌化军。秦桧死,内迁郴州。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复左朝奉大夫。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致仕,行至江州卒,年八十二。宋孝宗即位后,赠资政殿学士,赐谥庄简。有前后集三十卷,已佚。又有《椒亭小集》、《庄简集》等

  • 字:泰发
  • 号:转物老人
  • 籍贯: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
  • 生卒年:1078年12月16日[1

相关古诗词

又德循补之宠示七夕酬唱聊发狂言以当一笑

好事多应与愿违,经年消息却如期。

匆匆旧约重寻处,耿耿银河欲渡时。

绰约肌肤云路远,低迷帘幕玉钩垂。

夜凉风露非尘世,天外弯弯堕月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补之以鍊养之说勉德循眷眷之意并见二诗若惧其不我从者以待德循可也他人能无诮乎因次韵奉寄(其一)

漫道壶中别有春,枉教众楚笑齐人。

本来妙说元无说,信是灵真未识真。

佩剑携书如可继,杀鸡炊黍不妨频。

相逢且说无生话,若问长生有大钧。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补之以鍊养之说勉德循眷眷之意并见二诗若惧其不我从者以待德循可也他人能无诮乎因次韵奉寄(其二)

不用休粮学隐沦,眼前无事即仙人。

解官终作陶元亮,晦迹聊同郑子真。

交友尽缘酬唱密,关山岂碍往来频。

流行坎止平生志,寿夭还如泥在钧。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客醉而亟归不虑畏涂之可戒当为罪首丞令不行与吏慢丞命其罪均也以为不然则县令先入又何逃焉因次韵戏答德循且诮深山道人眷眷炬火非胥靡登危而不慄者遂并以寄之

肩舆归去未全醒,倚户何人念远征。

事在赦前皆可罪,过因酒后各原情。

壶中未便乘风去,夜半何妨秘息行。

不向险中求不死,却因何处觅长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