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絜辞三章(其三)

猕猴之影侏儒形,蜣螂运垢誇筑城。

筑城万仞抵寸壁,已尽平生拔山力。

防风髑髅混沌胎,微窍可凿通天台。

风雷下驻木公驾,掌上黄河一丝泻。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以奇特的意象和丰富的想象力,构建了一个充满神秘与力量的世界。首先,诗人将猕猴、侏儒、蜣螂等自然界的生物融入到一个宏大的场景中,通过它们的形象来象征不同的力量与智慧。猕猴之影侏儒形,形象地描绘了小生物在大世界中的渺小与坚韧;蜣螂运垢夸筑城,则寓示着看似微不足道的力量在特定情境下的巨大作用。

接着,诗人通过“筑城万仞抵寸壁”这一夸张的描述,展现了构筑者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然而,“已尽平生拔山力”,又暗示了这种努力最终可能面临的局限与挫败感。这样的对比,使得诗歌的情感更为丰富,既有对奋斗精神的赞美,也隐含了对命运无常的感慨。

随后,诗人引入了防风、髑髅、混沌等神话元素,以及木公驾、黄河等自然景观,构建了一个超越现实的幻想世界。防风髑髅混沌胎,微窍可凿通天台,这些意象充满了神秘色彩,仿佛在探索宇宙的奥秘,揭示了人类对于未知世界的无限好奇与渴望。

最后,“风雷下驻木公驾,掌上黄河一丝泻。”这两句诗运用了动态与静态的对比,描绘了一幅壮观而静谧的画面:风雷停歇,木公驾驭着某种力量,黄河之水在掌中流淌。这种景象既体现了自然之力的雄伟,也蕴含了掌控与平衡的哲理,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与和谐。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独特的意象组合与丰富的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命、力量与命运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美好、和谐世界的向往与追求。

收录诗词(3925)

姚燮(清)

成就

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经历

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

  • 字:梅伯
  • 号:复庄
  • 籍贯: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
  • 生卒年:1805—1864

相关古诗词

赠潘孝廉丈德舆即送其还淮安四章(其一)

予生癖文字,取证惟古人。

不能媚俗好,末意将安陈?

京华二三月,花木争好春。

挺然见孤秀,松盖何轮囷。

休文君故交,佩服逾带绅。

熟耳未觌面,犹疑私所亲。

相将过高室,市远门无尘。

夕翳汛林翠,鸟雀空阶驯。

古貌澹酬接,葛天非近民。

已令区区意,化滓还大淳。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赠潘孝廉丈德舆即送其还淮安四章(其二)

龙门塞砂砾,源绝不可治。

坐令江河流,横溢淆渎支。

启箧示新卷,拂几雒诵之。

悱恻达中腑,缘饰芟外词。

化理兼众妙,沈语耐百思。

若有古人息,隐默通太希。

乃信天地间,元音无绝时。

李杜炯日月,久为云蔽亏。

悠悠千载心,耿耿同此期。

形式: 古风

赠潘孝廉丈德舆即送其还淮安四章(其三)

斯文毓灵瑞,造物亦深至。

轩冕何荣辱,忍与争取弃。

所为先生悲,夙抱宏干济。

即此忠厚心,于世实相系。

奔走长安门,讵为贱贫计?

安能投草茅,论舌听凋敝。

置酒临高台,天宇浩空气。

白云去不返,飞鸟倦谁寄?

为君击剑歌,洒然一流涕。

形式: 古风

赠潘孝廉丈德舆即送其还淮安四章(其四)

人生各道路,离别事亦常。

况共六合中,把手非茫茫。

送君出西郭,颠倒车中装。

南风动禾黍,路砥沙不飏。

毋为孟浪游,良刀善自藏。

所嗟未罄意,恻恻萦我肠。

恐我明日梦,先至淮水旁。

淮水日夜流,上有君子堂。

堂虚抱寒碧,漾以明月光。

此月如我心,相见毋相忘。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