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郝伯常

一檄期分两国忧,长缨不到越王头。

玉虹醉吸金陵月,玄鹤孤游赤壁秋。

漠北苏卿重回首,天南王粲几登楼。

飞书寄与平南将,早放楼船下益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忆郝伯常》由元代诗人刘因所作,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对友人的深切怀念以及对历史人物的追思。

首联“一檄期分两国忧,长缨不到越王头”,以“一檄”象征信使或使者,表达了对友人郝伯常在外交或政治事务中为国家分忧解难的期待。而“长缨”则暗指未能直接解决与越王相关的问题,隐含着对友人未能达成某种目标的遗憾。

颔联“玉虹醉吸金陵月,玄鹤孤游赤壁秋”,运用了比喻和拟人手法,将郝伯常比作“玉虹”和“玄鹤”,前者在满月之夜畅饮,后者在秋日的赤壁上孤独飞翔,描绘出郝伯常虽身处高位却内心孤独的形象,同时也暗示了他的才华和志向。

颈联“漠北苏卿重回首,天南王粲几登楼”,引用了苏武和王粲的故事,苏武被匈奴扣留多年后重返汉朝,王粲多次登楼抒发思乡之情。这两句表达了对郝伯常虽身在他乡却心系故国的感慨,以及对其多次尝试实现理想但未果的同情。

尾联“飞书寄与平南将,早放楼船下益州”,希望友人能通过书信传达给南方的将领,早日释放楼船,即希望友人能尽快实现自己的目标或愿望,表达了对友人的支持和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和场景的巧妙引用,以及对友人形象的深情刻画,展现了诗人对郝伯常的深厚情感和对其理想的深切关怀。

收录诗词(272)

刘因(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初名骃,字梦骥。3岁识字,6岁能诗,10岁能文,落笔惊人。年刚20,才华出众,性不苟合。家贫教授生徒,皆有成就。因爱诸葛亮“静以修身”之语,题所居为“静修”。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应召入朝,为承德郎、右赞善大夫。不久借口母病辞官归。母死后居丧在家。至元二十八年,忽必烈再度遣使召为官,他以疾辞。死后追赠翰林学士、资政大夫、上护军、追封“容城郡公”,谥“文靖”。明朝,县官乡绅为建祠堂

  • 字:梦吉
  • 号:静修
  • 籍贯:雄州容城(今河北容城县)
  • 生卒年:1249~1293

相关古诗词

早起

饥鼠号多似诉愁,破囊空惯已无羞。

閒来点检幽居事,鶗鴂声中又一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宿洪崖观

云山不受壮心降,无限西风撼客窗。

应是夜深知月出,却收风雨入清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江]韵

雪岭遇雨

天为西游饷我晴,野花啼鸟效平生。

今朝雪岭初逢雨,应是郎山带帽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故园寒食

一抔新土寄馀哀,故老相邀信步来。

行到水西村尽处,桃花无数未全开。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