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云山不受壮心降,无限西风撼客窗。
应是夜深知月出,却收风雨入清江。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晚在洪崖观住宿时所见的壮丽景色与内心感受。首句“云山不受壮心降”,以云山象征壮志未酬的心境,表达了诗人虽面对壮丽山川,但心中壮志不减的情怀。接着,“无限西风撼客窗”一句,通过西风的猛烈,形象地展现了自然界的动态美,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波动。
“应是夜深知月出”,这一句巧妙地运用了“夜深”与“月出”的对比,营造了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暗示了诗人对月光的期待和对宁静夜晚的欣赏。最后,“却收风雨入清江”则以风雨被收归江中,象征着自然界的动荡最终归于平静,也寓意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平和与宁静。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和内心情感的微妙变化,体现了元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追求以及对个人心境的深刻反思。
不详
诗人。初名骃,字梦骥。3岁识字,6岁能诗,10岁能文,落笔惊人。年刚20,才华出众,性不苟合。家贫教授生徒,皆有成就。因爱诸葛亮“静以修身”之语,题所居为“静修”。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应召入朝,为承德郎、右赞善大夫。不久借口母病辞官归。母死后居丧在家。至元二十八年,忽必烈再度遣使召为官,他以疾辞。死后追赠翰林学士、资政大夫、上护军、追封“容城郡公”,谥“文靖”。明朝,县官乡绅为建祠堂
天为西游饷我晴,野花啼鸟效平生。
今朝雪岭初逢雨,应是郎山带帽迎。
一抔新土寄馀哀,故老相邀信步来。
行到水西村尽处,桃花无数未全开。
人间无物比悠扬,谁道一声随夜长。
馀哀到晓无寻处,吹作南湖十里霜。
霜落清江一夜秋,觉来明月满江楼。
酒醒人散夜将半,花上鸟啼空自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