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董氏娇娆性,多为窈窕名。
人随秋月落,韵入捣衣声。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女子的柔美形象与哀婉情感。"董氏娇娆性,多为窈窕名"一句,通过对董姓女子温婉性格的刻画,以及她在人间美好的声誉,展现了诗中女性的柔美特质和她的社会形象。
接下来的两句 "人随秋月落,韵入捣衣声" 则更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柔情。这里的“人随秋月落”可能暗示着女子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感到愁绪不断,心境随之低沉。而“韵入捣衣声”则让读者感受到诗中人在夜晚独处时,通过织布的声音来抒发情怀,这种细腻的情感表达增添了诗歌的抒情色彩。
整首诗通过对女性形象和情感状态的精致描绘,以及运用秋月、捣衣等意象的巧妙结合,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氛围,让人不禁沉醉于这份古典诗词所构建的情境之中。
不详
诗人,政治家。一字说之。原籍范阳(今河北涿县),世居河东(今山西永济),徙家洛阳
粉蕊粘妆簏,金花竭翠条。
夜台无戏伴,魂影向谁娇。
旧亭红粉阁,宿处白云关。
春日双飞去,秋风独不还。
舞席沾残粉,歌梁委旧尘。
独伤窗里月,不见帐中人。
山庭迥迥面长川,江树重重极远烟。
形影相追高翥鸟,心肠并断北风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