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简师得道不参禅,燕坐常居古色轩。
夏禹告功遗迹在,任公垂钓有车存。
海通泉洞深千尺,寺映重岩月一痕。
何日短筇尘外去,瓣香来此叩玄门。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王谌的作品,名为《为简上人赋古色轩(其一)》。从诗中可以感受到浓厚的禅意和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
"简师得道不参禅,燕坐常居古色轩。"
这两句表明诗人对于“简上人”的赞赏,他已经悟到了道,达到了不需要再修禅定的境界,而是安坐在古朴的轩室之中。
"夏禹告功遗迹在,任公垂钓有车存。"
这两句提到夏禹(大禹)告成之功的遗迹仍然存在,以及任公垂钓(钓鱼)的故事,都被保存下来。这里诗人通过历史人物和事件,表达了对过去文化传统的尊重和怀念。
"海通泉洞深千尺,寺映重岩月一痕。"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象,泉水与大海相连,形成深不见底的洞穴;而寺庙则依傍在层叠的山岩之中,月光洒落,只照亮了一个角落。这两句展示了诗人对宏伟山水之美的描绘能力。
"何日短筇尘外去,瓣香来此叩玄门。"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愿望,希望有一天能离尘世俗,带着简陋的竹杖(短筇)离开红尘,而瓣香则象征着清净之物,来到这里敲响那神秘的玄之门。这里“玄门”可能指的是禅学中的最高境界,或是对知识和智慧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对历史人物的纪念,展现了诗人对于精神世界的向往,以及对超然物外的追求。
不详
小舟咿哑渡横塘,十里秋畦粳稻香。
莫怪雨声惊客梦,要催诗句入行囊。
重过蘋水波浮绿,遥见菊篱花正黄。
佳节莫论重九后,舣篷独酌汎茱觞。
故人邀我共清樽,蹑屐归来已半醺。
无限雨声供醉笔,一窗灯影共谁分。
铜瓶火煖鸣天籁,宝鼎香残拂岫云。
今夜梦魂清更甚,扁舟冷伴白鸥群。
去日犹残雪,归来夏气清。
闲随白云出,看到绿阴成。
野色供诗料,山光快客情。
路逢乡父老,驻足问行程。
经行到北林,此地转惊心。
小市鱼虾贵,荒村竹树深。
帆樯侵柳影,罾屋占溪阴。
诗罢还飞去,沙鸥识苦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