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廉访李海帆先生《登万年寺望峨眉积雪图》(其二)

来好题诗去勒勋,山僧应忆李将军。

方知万里峨眉雪,都作崇朝岱岳云。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文]韵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刘绎对李海帆先生所绘《登万年寺望峨眉积雪图》的题咏。诗中描绘了诗人对李海帆先生艺术才华的赞美,以及对峨眉山雪景的赞叹。

首句“来好题诗去勒勋”,表达了诗人对李海帆先生作品的高度评价,认为他的画作如同功勋一样值得歌颂和铭记。接着,“山僧应忆李将军”一句,通过想象山中的僧人回忆起李海帆先生的画作,进一步强调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深远影响。

后两句“方知万里峨眉雪,都作崇朝岱岳云”,则直接描绘了峨眉山的壮丽景色。诗人通过对比万里之遥的峨眉雪山与眼前的崇朝岱岳云,展现了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和对艺术创作的独到见解。峨眉雪山的壮阔与岱岳云的轻盈形成鲜明对比,既体现了自然景观的多样性,也寓意着艺术创作中对不同风格和意境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赞美了李海帆先生的艺术成就,也通过对峨眉山雪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理解和艺术创作的独特视角。

收录诗词(1135)

刘绎(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泰山道中

四牡騑騑日计程,崎岖前路鹤猿惊。

遥看岩柏回春意,乍听风泉误雨声。

寒鸟露栖零病羽,饥鸿星散动哀鸣。

山灵何惜云肤寸,遍作甘霖惠众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海帆先生属题铭山画竹

猗猗鸾凤姿,皎皎琅玕色。

十丈扫烟云,放笔挺清直。

画者胸何有,淋漓多着墨。

石骨倚崚嶒,凛凛见风力。

形式: 古风 押[职]韵

石峰,为郭羽可中翰作

我有忘年交,羽可老词伯。

跌宕郁清奇,深邃凝幽碧。

登览不可穷,人品如诗格。

疑有磅礴气,秀灵钟地脉。

我居既近市,君乡在太极。

百里路非遥,山山为间隔。

君作山中诗,示我卧游迹。

玲珑明月岩,照映峰头石。

此石几千年,曾蜡游人屐。

何幸太守贤,行春布德泽。

山翠马头迎,云光助怡怿。

名以钟秀峰,摩崖书其额。

登眺寄深情,人文思舄奕。

我闻汾阳后,此间盛儒硕。

声教被山陬,林壑今犹昔。

仰止歌景行,将母后起责。

老可还山初,殷勤为培植。

山中多风云,山上有松柏。

风云遍天下,松柏高千尺。

登楼望家山,心飞逐远翮。

形式: 古风

题海帆先生《钓鳌图》

旷达寄怀空不著,行神御气随漂泊。

儒者恂恂貌与言,事事实地牢立脚。

惟有诗文境界宽,作者安能受羁缚。

气壮直欲吞云梦,词高便许穷碧落。

海帆先生儒雅宗,政声在在歌循卓。

峨边赤手歼鲸鲵,东来依旧安琴鹤。

停骖按部净道尘,露冕宣风求民瘼。

崇朝雨遍泰山云,千里荣光照海若。

无端示我钓鳌图,风云拂拂争喷薄。

隐以微旨诡以辞,画者读者俱骇愕。

蒙庄往往作寓言,岂有至人谈寥廓。

忽悟海涵地负才,精诚所至犹驱鳄。

断鳌之说虽渺茫,冠山有意母乃凿。

百尺珊瑚起钓竿,扶桑晓策殊超逴。

笔下能使翔蛟龙,胸中何止贮丘壑。

觥觥大集示天怀,远志雄才纵横略。

十洲如镜望清澄,肯使鳞鳍纵跳跃。

乃知儒者异旷达,诗文境界空依托。

披图重读沧浪篇,把酒欲向蓬莱阁。

笑看明月海上生,千顷汪汪波不作。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