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高舍人锡下世

早掌纶言世尽知,岂期谪宦至于斯。

生前是客能投卷,死后何人为撰碑。

才佞万端应已矣,文章千古恐无之。

野夫旧句多蒙赏,昨日月思泪暗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他早年就以卓越的言论闻名于世,谁能想到他会贬官到这样的境地。
活着时他是客居之人,还能有人投书求取他的文章;死后又有谁来为他撰写墓志铭呢?
他的才情虽多变,但恐怕已经不在人世;他的文章流传千年,或许无人能及。
乡野之人对他的旧作多有赞赏,想起这些,我昨晚在月下不禁暗自落泪。

注释

早:早年。
掌:掌握。
纶言:卓越的言论。
世:世间。
尽:全。
岂:哪里。
期:料想。
谪宦:贬官。
投卷:投书求取文章。
撰碑:撰写墓志铭。
才佞:才情多变。
应已矣:恐怕已经结束。
文章:文章。
恐:恐怕。
无之:无人能及。
野夫:乡野之人。
旧句:旧作。
蒙赏:受到赞赏。
昨日:昨晚。
月思:月下思念。
泪暗垂:暗自落泪。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潘阆悼念好友高舍人的作品。首联表达了对高舍人在世时才华横溢,众人皆知的敬仰,以及对其被贬谪的意外和惋惜。"早掌纶言世尽知"描绘了他早年在仕途上的显赫地位,而"岂期谪宦至于斯"则揭示了命运的转折。

颔联通过对比生前和死后的境遇,感慨高舍人生前虽有才情,但死后可能无人再能为他撰写碑文,表达出对后世遗忘的忧虑。"生前是客能投卷,死后何人为撰碑"流露出对友人身后寂寞的哀伤。

颈联进一步抒发对高舍人才华的怀念,认为他的多才多艺或许已经消失,而他的文章却可能流传千古,成为不朽之作。"才佞万端应已矣,文章千古恐无之"表达了对高舍人文学成就的赞美和对其才华未得充分施展的遗憾。

尾联以个人的亲身经历来表达对高舍人的怀念,"野夫旧句多蒙赏"表明自己曾受过高舍人的赏识,而"昨日月思泪暗垂"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故人的深深哀思,泪水在月夜中悄然滑落,情感真挚动人。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高舍人生前的辉煌与身后寂寥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缅怀和对才华未竟的哀叹,具有深厚的情感内涵。

收录诗词(96)

潘阆(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说字逍遥,大名(今属河北)人,一说扬州(今属江苏)人。性格疏狂,曾两次坐事亡命。真宗时释其罪,任滁州参军。有诗名,风格类孟郊、贾岛,亦工词,今仅存《酒泉子》十首

  • 字:梦空
  • 号:逍遥子
  • 籍贯:
  • 生卒年:?~1009

相关古诗词

夏日宿西禅院

此地绝炎蒸,深疑到不能。

夜凉如有雨,院静若无僧。

枕润连云石,窗明照佛灯。

浮生多贱骨,时日恐难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钱塘秋夕旅舍感怀

永夜不能寐,閒门懒复开。

片心生万绪,孤枕转千回。

败叶声如雨,狂风响似雷。

更堪江上笛,历历有馀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寄会稽仲休山人

近携琴鹤游东越,曾接谈谐气味深。

佛意已知师达了,儒书却为俗披寻。

稽山有雪寒凝骨,鉴水无风冷彻心。

别后相思向谁说,只应霜鬓暗相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和人回文五首(其二)

同谁更倚闲窗绣,落日红扉小院深。

东复西流分水岭,恨兼愁续断弦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