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仕归舟过燕子矶留题刻石

初飞锡杖出人间,前度游人今度閒。

中夏劝农曾过此,新秋窈窕题诗还。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曾经在官场活跃,如今选择退休归隐的老者,乘舟路过燕子矶时,触景生情,留下题刻的情景。诗中充满了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与感慨,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赞美。

首句“初飞锡杖出人间”,以“飞”字生动地描绘了老者卸下官职,离开尘嚣,如同僧侣手持锡杖,步入清静之境,象征着从世俗生活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追求心灵的自由与宁静。

次句“前度游人今度閒”,通过对比“前度”与“今度”的变化,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个人命运的转变。这里“閒”字不仅指老者当前的闲适生活状态,也暗含了对过去忙碌生活的反思,以及对当下平静心境的珍惜。

第三句“中夏劝农曾过此”,点明了老者过去曾参与国家的农事劝导工作,体现了他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对农业的重视。这一句将个人经历与国家大事相连,展现了老者在为国为民服务中的角色与贡献。

最后一句“新秋窈窕题诗还”,描绘了老者在新秋时节,再次来到此处,留下了题诗的场景。这里的“窈窕”形容诗文的优美,表达了老者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和对艺术创作的热爱。同时,这也是一种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生活充满诗意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老者从官场到归隐的人生转折,以及对自然、历史、责任和艺术的深刻感悟,充满了哲理意味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1594)

湛若水(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 字:元明
  • 号:甘泉
  • 籍贯:广东增城
  • 生卒年:1466—1560

相关古诗词

叠韵酬洗奕倩

长啸声闻塞两间,纷纷万有到来閒。

淹留廿载成何事,空载大江明月还。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再叠韵

江阁临江指顾间,江涛卷天江阁閒。

更有破舟淩万里,也能到岸得生还。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宿借眠庵题壁四首(其一)

我与名山有夙缘,今宵何宵此借眠。

中天月欲近人语,莫是天上谪来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宿借眠庵题壁四首(其二)

延缘延缘且延缘,百尺空中抱月眠。

一榻未曾分尔我,人间天上只凡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