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望夕不见月

异时凉月好,常尔惜严更。

此夜浮云恶,胡然溷太清。

心孤王粲牍,案对景山鎗。

海蚌犹能满,城乌更不惊。

裴回循北牖,黯淡倚西楹。

蛩杼逢时急,釭花得闇明。

桂高应自秀,蟾远太无情。

坐想瑶轮转,孤怀怅未平。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翻译

在不同的时候,清凉的月亮特别美,我常常珍惜这样的深夜。
今夜的浮云却很讨厌,为何搅扰这宁静的天空。
我的心像王粲的文稿般孤独,面对着案头的景山枪(可能指武器)。
即使是海蚌也能充满珍珠,城中的乌鸦也不再惊慌。
我在窗边徘徊,倚靠在西边的柱子上。
纺织娘的鸣叫声在夜晚显得格外急促,灯火在黑暗中闪烁。
桂花高高耸立,似乎独自展现自己的美丽,而月亮的冷漠太过明显。
坐着想象月亮的转动,我的孤独心情无法平静。

注释

异时:不同时刻。
凉月:清凉的月亮。
常尔:常常如此。
严更:深夜。
此夜:今夜。
恶:讨厌。
溷:扰乱。
心孤:内心孤独。
王粲牍:王粲的文稿象征孤独。
案对:面对。
景山鎗:可能指武器。
海蚌:海中的蚌。
城乌:城中的乌鸦。
裴回:徘徊。
北牖:北边的窗户。
黯淡:昏暗。
蛩杼:纺织娘。
急:急促。
釭花:灯火。
桂高:桂花高高。
自秀:独自美丽。
蟾:月亮。
瑶轮:明亮的月亮。
孤怀:孤独的心情。
怅:惆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中秋节夜晚望月却不见月亮的场景,表达了一种孤独和怀念之情。诗人运用丰富的意象和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深沉的夜色与内心世界。

"异时凉月好,常尔惜严更"一句,既有中秋节应有的凉爽月光,也透露出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之情。"此夜浮云恶,胡然溷太清"则表达了月亮被阴霾遮掩,无法现身的情景。

"心孤王粲牍,案对景山鎗"中,"心孤"传递出诗人的内心孤独感,"王粲牍"可能指的是古代文人王粲的书信或文字,以此来比喻自己的寂寞之情。"案对景山鎗"则是写作者面对着案几,对着窗外的景色沉思。

"海蚌犹能满,城乌更不惊"这一句,通过海蚌和城乌的平静,映衬出诗人内心的动荡。"裴回循北牖,黯淡倚西楹"则描绘了诗人在夜晚徘徊于房间中的情景。

"蛩杼逢时急,釭花得闇明"中,“蛩杼”是古代一种乐器的名称,这里可能暗示着诗人的心境如同急促的琴声,而“釭花得闇明”则形容月亮虽然被云遮挡,但仍旧有微弱的光线透过云层。

"桂高应自秀,蟾远太无情"一句,以桂树之高来比喻诗人的孤傲与自持,而“蟾远太无情”则可能是指月亮的缺席和自然界对人间感情的冷漠。

最后,“坐想瑶轮转,孤怀怅未平”表达了诗人坐在夜晚思考着天上的明月,内心却充满了不易消散的孤独与哀愁。

收录诗词(1582)

宋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后徙居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天圣二年进士,官翰林学士、史馆修撰。与欧阳修等合修《新唐书》,书成,进工部尚书,拜翰林学士承旨。卒谥景文,与兄宋庠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词语言工丽,因《玉楼春》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句,世称“红杏尚书”

  • 字:子京
  • 籍贯: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
  • 生卒年:998~1061

相关古诗词

书局梅圣俞刘仲更二学士讣问继至潸然有感

二子继沦阏,惜哉难具论。

麈毛如昨语,墨藁未乾痕。

翣雾迷归柩,㤝风惨葬原。

风流尽逝水,日月促陈根。

从古死皆有,由来命罕言。

病夫长恸罢,翻幸岿然存。

形式: 排律 押[元]韵

予昔游云台观谒希夷先生陈抟祠堂缅想其人今追作此诗

仙馆三峰下,年华百岁中。

梦休孤蝶往,蜕在一蝉空。

蕊笈微言秘,霄晨浩气通。

丹遗舐后鼎,林遣御馀风。

市雾沈荒白,餐霞委暗红。

峨眉有归约,飞步与谁同。

形式: 排律 押[东]韵

公斋植竹

对植同奇树,扶疏对近轩。

旧经梁苑赋,初结太山根。

就简供书刻,乘秋爽些魂。

鸢风朝作籁,鹤露夜留痕。

招隐宜先桂,忘忧可并萱。

会当充凤食,荐实帝家园。

形式: 排律 押[元]韵

内阁孙侍郎生辰纪德

凤琯凝姑律,奎钩诞佐臣。

祥标六蓬矢,家盛十朱轮。

变道齐成鲁,端朝甫及申。

禁中朝夕诲,帝右老成人。

遍读兰图字,多陪豹尾尘。

桓荣师自许,石建谨无伦。

振鹭飞逾洁,缁衣久更新。

铸贤今是冶,播物晚为钧。

胡广潭留菊,蒙庄树有椿。

奉公为寿祷,山立辅昌辰。

形式: 排律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