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石昼秀才过普照寺

问人知寺路,松竹暗春山。

潭黑龙应在,巢空鹤未还。

经年为客倦,半日与僧闲。

更共尝新茗,闻钟笑语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翻译

询问路人通往寺庙的小径,松树竹林掩映着春天的山峦。
深潭中的黑龙想必还在,鹤巢空置尚未归还。
多年在外做客已感疲倦,半日与僧人共度闲暇时光。
更相约品尝新采的茶茗,笑声和钟声中度过愉快时光。

注释

问:询问。
人:路人。
知:知道。
寺路:通往寺庙的道路。
松竹:松树和竹子。
暗:隐蔽、遮蔽。
春山:春天的山。
潭:水潭。
黑龙:传说中的黑色神龙。
应:应当、可能。
在:存在。
巢:鸟巢。
空:空置。
鹤:仙鹤。
还:返回。
经年:多年。
为客:作为客人。
倦:疲倦。
半日:半天。
僧闲:僧人的闲暇。
尝:品尝。
新茗:新采的茶叶。
闻钟:听到钟声。
笑语:笑声和交谈。
间:期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中寺庙图景。"问人知寺路,松竹暗春山"两句通过询问别人了解到通往寺庙的小路被春天的松竹掩映,营造出一种隐秘而又自然的氛围。

"潭黑龙应在,巢空鹤未还"则是诗人借助自然景物,设想山中的潭水如同黑龙潜伏,而山中空巢尚未有鹤回归,增添了一份神秘与期待。

接下来的"经年为客倦,半日与僧闲"表达了诗人长久漂泊的旅途疲惫,以及在寺庙中短暂停留,与和尚共度美好时光的意境。

最后,"更共尝新茗,闻钟笑语间"则是细腻描绘了与僧侣一同品茶,聆听钟声中的欢悦与闲适。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寺庙生活的细致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静谧生活的向往和欣赏。

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有对心灵寄托的追求,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

收录诗词(173)

朱庆馀(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不详,名可久,以字行。官至秘书省校书郎,见《唐诗纪事》卷四六、《唐才子传》卷六,《全唐诗》存其诗两卷。曾作《闺意献张水部》作为参加进士考试的“通榜”,增加中进士的机会。据说张籍读后大为赞赏,写诗回答他说:“越女新装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值万金。”于是声名大震

  • 籍贯:越州(今浙江绍兴)
  • 生卒年:826

相关古诗词

与庞复言携酒望洞庭

南湖春色通平远,贪记诗情忘酒杯。

帆自巴陵山下过,雨从神女峡边来。

青蒲映水疏还密,白鸟翻空去复回。

尽日与君同看望,了然胜见画屏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与贾岛顾非熊无可上人宿万年姚少府宅

莫厌通宵坐,贫中会聚难。

堂虚雪气入,灯在漏声残。

役思因生病,当禅岂觉寒。

开门各有事,非不惜馀欢。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山居

归来青壁下,又见满篱霜。

转觉琴斋静,闲从菊地荒。

山泉共鹿饮,林果让僧尝。

时复收新药,随云过石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中秋月

自古分功定,唯应缺又盈。

一宵当皎洁,四海尽澄清。

静觉风微起,寒过雪乍倾。

孤高稀此遇,吟赏倍牵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