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子西

夏景已难度,怀贤思方续。

乔树落疏阴,微风散烦燠。

伤离枉芳札,忻遂见心曲。

蓝上舍已成,田家雨新足。

托邻素多欲,残帙犹见束。

日夕上高斋,但望东原绿。

形式: 古风

翻译

夏日的时光已难以度过,怀念贤人的情感持续不断。
高大的树木投下稀疏的阴影,微风驱散了炎热的暑气。
离别时收到友人的美好书信,欣喜地发现能了解彼此内心的想法。
草堂已经建成,田间的雨水也充足了。
虽然我总是有许多欲望,但残破的书籍仍然束之高阁。
日暮时分我登上高雅的书斋,只看见东边原野的翠绿之色。

注释

夏景:指夏天的景色或时光。
怀贤:怀念贤能的人。
方续:持续不断。
乔树:高大的树木。
烦燠:炎热。
芳札:美好的书信。
忻遂:欣喜地实现。
心曲:内心的思绪。
蓝上舍:可能是指草堂或者简陋的居所。
雨新足:雨水充足。
托邻:寄托于邻居或环境。
素多欲:平素有很多欲望。
残帙:残破的书籍。
犹见束:仍然被束之高阁,未被阅读。
日夕:傍晚。
高斋:高雅的书斋。
东原绿:东边原野的绿色景象。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夏末初秋的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写,抒发了自己怀念贤才、思念朋友的情感。诗中的意境平和而深远,情感真挚而不张扬。

"乔树落疏阴,微风散烦燥"两句生动地展现了夏日将尽的景象,乔乔的树木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带来了些许凉意,这是对季节转换的一种描绘,同时也暗示了一种淡定的心境。

"伤离枉芳札,忻遂见心曲"则表达了诗人因别离而感伤的心情,通过对往事的回忆,抒发了内心的情感波动。这里的“伤离”二字,传达了一种淡淡的哀愁,而“忻遂见心曲”,则是说通过这种回忆,诗人的内心世界得以展现。

"蓝上舍已成,田家雨新足"写出了农家收获的丰盛与自然之美,这两句与前面相比,更显出一种平静与满足。蓝色的谷物已经成熟,而田野里的雨水也充沛,显示了大自然的赋予。

"托邻素多欲,残帙犹见束"这两句中,“托邻”可能是指诗人通过邻里之间的往来,传递着自己对远方友人的思念和祝愿。这里的“素多欲”,则表达了诗人希望与朋友再次相聚的心情。而“残帙犹见束”,则是在说尽管书信已不完整,但仍能感受到其中所承载的情谊。

"日夕上高斋,但望东原绿"这两句写出了诗人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黄昏时分,诗人独自一人登上高斋(可能是书房或居所),心中只期盼着远方的山野依旧青翠。这里的“但望东原绿”,既是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也是对友人的思念。

整首诗通过对夏末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思念,以及对自然之美的赞赏。在平淡中流露出不经意的哀愁和对远方的渴望。

收录诗词(568)

韦应物(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中国唐代诗人。汉族。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 籍贯:长安(今陕西西安)
  • 生卒年:737~792

相关古诗词

寄中书刘舍人

云霄路竟别,中年迹暂同。

比翼趋丹陛,连骑下南宫。

佳咏邀清月,幽赏滞芳丛。

迨予一出守,与子限西东。

晨露方怆怆,离抱更忡忡。

忽睹九天诏,秉纶归国工。

玉座浮香气,秋禁散凉风。

应向横门度,环佩杳玲珑。

光辉恨未瞩,归思坐难通。

苍苍松桂姿,想在掖垣中。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寄令狐侍郎

三山有琼树,霜雪色逾新。

始自风尘交,中结绸缪姻。

西掖方掌诰,南宫复司春。

夕燕华池月,朝奉玉阶尘。

众宝归和氏,吹嘘多俊人。

群公共然诺,声问迈时伦。

孤鸿既高举,燕雀在荆榛。

翔集且不同,岂不欲殷勤。

一旦迁南郡,江湖渺无垠。

宠辱良未定,君子岂缁磷。

寒暑已推斥,别离生苦辛。

非将会面目,书札何由申。

形式: 古风

寄冯著

春雷起萌蛰,土壤日已疏。

胡能遭盛明,才俊伏里闾。

偃仰遂真性,所求惟斗储。

披衣出茅屋,盥漱临清渠。

吾道亦自适,退身保玄虚。

幸无职事牵,且览案上书。

亲友各驰骛,谁当访敝庐。

思君在何夕,明月照广除。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寄卢陟

柳叶遍寒塘,晓霜凝高阁。

累日此流连,别来成寂寞。

形式: 五言绝句 押[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