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行有怀

秋水明川路,轻舟转石圻。

霜多山橘熟,寒至浦禽稀。

飞席乘风势,回流荡日晖。

昼行疑海若,夕梦识江妃。

野霁看吴尽,天长望洛非。

不知何岁月,一似暮潮归。

形式: 排律 押[微]韵

翻译

秋天的水面映照着川路,轻盈的小舟在石堤间穿梭。
霜降频繁,山中的橘子熟透了,寒冷使得江边的鸟儿稀少。
驾驭着飞席借风的力量,小舟在回旋的水流中反射着阳光。
白天行舟仿佛接近海神,夜晚入梦则遇见江妃。
野外雨过天晴,可以远眺吴地的尽头,天空辽阔,遥望洛阳却似在远方。
不知道这是何时何地,只觉如同傍晚退去的潮水般归去。

注释

秋水:秋天的水面。
明:明亮。
川路:河流。
轻舟:小船。
转石圻:在石堤间穿梭。
霜多:霜降频繁。
山橘:山中的橘子。
浦禽:江边的鸟儿。
稀:稀少。
飞席:驾驭的飞毯或小舟。
乘风势:借风的力量。
荡日晖:反射着阳光。
海若:海神。
江妃:江神或仙女。
野霁:野外雨过天晴。
吴尽:吴地尽头。
洛非:洛阳在远方。
岁月:时间。
暮潮归:傍晚退去的潮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水乡图景,语言清新自然,情感深长。首句“秋水明川路”,通过对秋水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澈、平静的氛围。紧接着,“轻舟转石圻”则表达了行者乘舟在溪流中自由前进的情景。

第三句“霜多山橘熟”,诗人通过对山中橘子成熟的描绘,传递出秋季果实丰硕的信息,同时也暗示了一种寒冷和静谧。接着,“寒至浦禽稀”则进一步强化了秋天的气氛,以及水边鸟类逐渐减少的景象。

“飞席乘风势,回流荡日晖”,诗人借用飞动的席子比喻轻舟在风中飘逸,同时也描绘出太阳光线照射下的河流波光粼粼。

接下来的“昼行疑海若,夕梦识江妃”则表达了白天时对远方海的向往,以及到了夜晚,对江边美丽女子(江妃)的思念。这里的“江妃”可能是一种意象,也可能是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寄托。

最后,“野霁看吴尽,天长望洛非”,诗人通过对远方山水、古城的观望,表达了对遥远地方文化和历史的向往以及无限的思索。结尾的“不知何岁月,一似暮潮归”则表现出一种超越时空的怀旧之情,如同晚上潮汐般自然而然地回到了内心深处的某个记忆点。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历史和美丽事物的无限眷恋,以及超越时空的怀旧情感。

收录诗词(62)

孙逖(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史学家。自幼能文,才思敏捷。曾任刑部侍郎、太子左庶子、少詹事等职。有作品《宿云门寺阁》《赠尚书右仆射》《晦日湖塘》等传世

  • 籍贯:今东昌府区沙镇
  • 生卒年:696~761

相关古诗词

和左卫武仓曹卫中对雨创韵赠右卫李骑曹

林父同官意,宣尼久敬交。

文场刊玉篆,武事掌金铙。

道合宜连茹,时清岂系匏。

克勤居簿领,多暇屏欢譊。

美酒怀公宴,玄谈俟客嘲。

薄云生北阙,飞雨自西郊。

院暑便清旷,庭芜觉渐苞。

高门关讵闭,逸韵柱难胶。

枳棘鸾无叹,椅梧凤必巢。

忽闻徵并作,观海愧堂坳。

形式: 排律 押[肴]韵

和咏廨署有樱桃

上林天禁里,芳树有红樱。

江国今来见,君门春意生。

香从花绶转,色绕佩珠明。

海鸟衔初实,吴姬扫落英。

切将稀取贵,羞与众同荣。

为此堪攀折,芳蹊处处成。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和崔司马登称心山寺

郡府乘休日,王城访道初。

觉花迎步履,香草藉行车。

倚阁观无际,寻山坐太虚。

岩空迷禹迹,海静望秦馀。

翡翠巢珠网,鹍鸡间绮疏。

地灵资净土,水若护真如。

宝树谁攀折,禅云自卷舒。

晴分五湖势,烟合九夷居。

生灭纷无象,窥临已得鱼。

尝闻宝刀赠,今日奉琼琚。

形式: 排律 押[鱼]韵

奉和李右相中书壁画山水

庙堂多暇日,山水契中情。

欲写高深趣,还因藻绘成。

九江临户牖,三峡绕檐楹。

花柳穷年发,烟云逐意生。

能令万里近,不觉四时行。

气染荀香馥,光含乐镜清。

咏歌齐出处,图画表冲盈。

自保千年遇,何论八载荣。

形式: 排律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