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白山大师新建成的非台在夜晚的宁静与庄严景象。首句“虞园留片地,抔土便成台”以简练之笔勾勒出非台的选址与建造过程,一片土地上堆土而成的非台,既体现了自然与人工的巧妙结合,也预示着非台将承载着超凡脱俗的意义。
接着,“静夜凉风起,菩提叶叶来”描绘了一幅夜晚清凉、菩提叶随风飘落的画面,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氛围。凉风与菩提叶的描写,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也暗示着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虚空呈皓月,清迥绝尘埃”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超脱世俗的意境。皓月高悬于虚空之上,清冷而明亮,与地面的尘埃形成鲜明对比,象征着心灵的纯净与高洁。这一句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追求与向往。
最后,“了自不能寐,心心觉已灰”则直接揭示了诗人的内心状态。在这样的环境与氛围下,诗人无法入睡,内心仿佛被某种力量所触动,达到了一种心灵的净化与觉醒。这里的“心心觉已灰”,可能指的是诗人的心灵经过洗礼后,达到了一种超然物外、内心平静的状态,如同灰烬一般,去除了杂念与欲望,只剩下纯粹与宁静。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非台及其周围环境的描绘,展现了佛教中追求内心平静、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以及诗人对这种精神状态的深切体验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