泂酌亭诗

投老几三黜,郊居更一迁。

江山相映带,风物自清妍。

妙墨移新榜,清诗失旧镌。

地偏无俗辙,境胜赖前贤。

气浃冈峦润,荣滋草木鲜。

双泉今莫辨,异味岂虚传。

馀润分畦圃,支流给市廛。

幽嵌锵玉佩,石罅涌玑璿。

沥漉闻朝汲,淙琤搅夜眠。

甘寒通沆瀣,精洁秘蜿蜒。

奔驶观洄洑,泓渟有折旋。

滂沱苏旱岁,清冷变炎天。

雁过空遗影,僧来忽误禅。

澄澜涵璧月,暗谷响朱弦。

梦想千岩秀,徜徉一壑专。

使君常倒载,别乘屡加笾。

隔竹闻茶臼,临池泛酒船。

尘襟如可洗,来此弄潺湲。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热爱与赞美。开篇“投老几三黜,郊居更一迁”表达了诗人晚年多次迁徙,最终选择在郊外定居的心境。接着“江山相映带,风物自清妍”描绘了周围山水之美,以及自然环境的清新宜人。

“妙墨移新榜,清诗失旧镌”展现了诗人对书法艺术的欣赏和对诗歌创作的追求。“地偏无俗辙,境胜赖前贤”则表达了对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的向往,以及对前人智慧的敬仰。

“气浃冈峦润,荣滋草木鲜”描绘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双泉今莫辨,异味岂虚传”则体现了对自然之美的独特发现和赞叹。

“馀润分畦圃,支流给市廛”表现了自然之水对农业和生活的滋养,“幽嵌锵玉佩,石罅涌玑璿”则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水声的美妙。

“沥漉闻朝汲,淙琤搅夜眠”展现了水声在日常生活中的陪伴,“甘寒通沆瀣,精洁秘蜿蜒”赞美了水的甘甜与清洁。

“奔驶观洄洑,泓渟有折旋”描绘了水流的动态美,“滂沱苏旱岁,清冷变炎天”则体现了水在自然循环中的重要作用。

“雁过空遗影,僧来忽误禅”通过自然景象和僧人的活动,展现了宁静和谐的生活场景,“澄澜涵璧月,暗谷响朱弦”则以月光和琴声为喻,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静谧与美好。

最后,“梦想千岩秀,徜徉一壑专”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使君常倒载,别乘屡加笾”可能是指地方官员的宴请,体现了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隔竹闻茶臼,临池泛酒船”描绘了闲适的生活情趣,“尘襟如可洗,来此弄潺湲”则表达了诗人希望在自然中洗涤心灵的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生活情趣的生动展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收录诗词(522)

李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字泰定,南宋名臣、文学家、词人,南宋四名臣之一,唐汝阳王李琎之后。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进士,调知开化县,移知常熟县。累官至参知政事,因与秦桧不合,出知绍兴府,改提举洞霄宫。绍兴十一年(1141年),贬藤州安置,后更贬至昌化军。秦桧死,内迁郴州。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复左朝奉大夫。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致仕,行至江州卒,年八十二。宋孝宗即位后,赠资政殿学士,赐谥庄简。有前后集三十卷,已佚。又有《椒亭小集》、《庄简集》等

  • 字:泰发
  • 号:转物老人
  • 籍贯: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
  • 生卒年:1078年12月16日[1

相关古诗词

三月三日康守燕严亭

禊饮城西路,山翁岸幅巾。

习池还倒载,曲水暗通津。

鼓吹雄南国,旌旗照暮春。

莫嫌娼妓拙,自有主人真。

散策花迷径,随车雨洗尘。

杖藜归兴晚,犹有浣纱人。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吾里桃花之盛不减武陵独东院一株色白而多叶跗萼皆碧世谓之碧桃主僧回公折以相赠置几砚间萧然有出尘之想因赋鄙句

不作寻常好面皮,刘郎去后弄妆迟。

唤回浓睡春方好,洗退残红晚更宜。

薝卜有香陪冷艳,酴醾无力斗丰肌。

最怜月下朦胧影,定起山僧莫皱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总持师示近诗一轴辄次最后神字韵梅花一篇

水边难睹似梅人,且看垂垂一树新。

独许玉妃陪寂寞,可须青女助精神。

传杯冷艳愁闻笛,入户幽香已报春。

抽尽空花经月雨,此心那复住根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重午食大麦

春来斗米欲逾千,麦熟家家爨有烟。

手磨旋推云子落,脚铛深煎蚌胎员。

香闻并舍儿童喜,效录奇方胃海便。

信是书生能说食,杜陵饥客漫流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