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长松呈梨洲先生

峨峨千丈松,挺生蓝溪侧。

种自新建来,根从蕺山出。

耸身立云表,枝柯散八极。

众芳仰广荫,攀援各努力。

中有幽兰姿,细草愧弱植。

瞻望徒殷勤,高卑不相及。

松枝忽下垂,一朝承颜色。

何以报长松,馨香保贞德。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郑梁的《画长松呈梨洲先生》描绘了一棵高大挺拔的千丈松树,它生长在蓝溪边,根源于蕺山,其身影直插云霄,枝叶繁茂四散。松树的广大荫庇下,各种花卉仰望而赞叹,各自奋力生长。松中幽兰姿态独特,细草则显得柔弱,虽仰慕却难以企及其高度。令人惊讶的是,松树枝条忽然垂下,似乎对人有所启示。诗人借此表达对梨洲先生的敬仰,表示将以保持贞洁的品德和馨香的心灵来回报这份厚爱。整首诗赞美了松树的高尚品格,也寓含了对师长的尊崇之情。

收录诗词(12)

郑梁(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秋晚

斜阳平楚风烟乱,新月遥村鸡犬微。

好与邻翁争席罢,其如客邸带愁归。

疏萤暗落青苔井,野火孤明白板扉。

多少惊心荣辱事,秋江拟付钓鱼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登楼

久不登楼望,江天别样清。

朔风寒有色,西日照多情。

木落山馀骨,村空水作声。

倚窗看未倦,林月一轮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娄庄晓行

不知长夜不知冬,枣堡榆庄走兴浓。

疲马单车十字路,青天明月五更钟。

寒风自与严霜约,清气偏于瘦骨逢。

今日京华肩准息,却嫌人事又环攻。

形式: 七言律诗

郯城道上(其一)

村落无树木,鸟兽无羽毛。

江淮数百里,弥望皆黄茅。

山行入郯城,始复见柯条。

枣色远苍郁,柳意寒萧骚。

草屋枳篱中,犬声时囒囒。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