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树行

东园漆树三丈长,绿叶花润枝昂藏。

虫蚁不食鸟不啄,皮肤破碎成痍疮。

野人摩抚重太息,受辱匪因临道旁。

九天降气疏涩液,大家小家来取将。

陶盆纸笼攒待满,手中白刃磨秋霜。

况兼时令值肃杀,苟无正性安敢当?

所愿天下尽光泽,岂辞一身多损伤?

君不见西郊樗栎百尺强,薜荔裹缚蝼蚁房,此物安可升庙廊?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翻译

东园里的漆树高有三丈,绿叶繁茂花朵滋润枝干挺拔。
虫蚁不敢来吃鸟儿也不来啄,树皮破裂像伤痕累累。
农夫抚摸它叹息连连,遭受侮辱并非因为路边旁。
上天降下气息使树脂流淌,无论大户小户都来取用。
陶罐纸笼积聚等待填满,白刃在手如同秋霜打磨。
更何况时节正值严寒肃杀,若非品性端正怎敢承受?
我只愿天下充满光泽,哪怕自身多有损伤又何妨?
您看那西郊的樗栎高达百尺,薜荔缠绕如蝼蚁之巢,这样的树木怎能进入庙堂?

注释

漆树:一种树木,树皮可提取漆。
绿叶花润:形容叶子翠绿花朵滋润。
摩抚:抚摸。
九天:天空,古代常用来指天神或上天。
肃杀:形容秋季气候寒冷。
正性:正直的品性。
樗栎:一种木质较软的树。
薜荔:一种蔓生植物,常用于比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棵高大的漆树,其枝繁叶茂,花朵润泽,却被虫蚁和鸟儿忽视,显得孤独而坚韧。诗人感慨万分,认为这棵树在路边遭受的侮辱并非偶然,而是源于天地间自然的力量。尽管如此,人们仍争相采集漆树流出的树脂,无论是大户还是小户,都积极参与。他们手持锋利的工具,不顾漆树的痛苦,反映出社会对资源的争夺。

诗人进一步借西郊樗栎大树被薜荔缠绕,连蝼蚁也筑巢其间的景象,暗示即使这些看似强大之物,若无正当用途,也无法进入庙堂显赫的地位。他借此表达了对于社会公正和个体价值的思考,强调了个人应坚守正直,即使付出巨大牺牲也在所不惜,以期天下充满光明。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漆树的遭遇,寓言式地揭示了社会现实与个人操守的关系,具有深刻的道德寓意和社会批判意味。

收录诗词(712)

王冕(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墨萱图二首(其一)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形式: 古风

墨萱图二首(其二)

萱草生北堂,颜色鲜且好。

对之有馀饮,背之那可道?

人子孝顺心,岂在荣与槁?

昨宵天雨霜,江空岁华老。

游子未能归,感慨心如捣。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樊笼雀

野雀不向山林宿,如何却傍人家屋?

山林怕遭罗网围,人家又恐人驱逐。

饮啄频惊殊不足,辛苦营巢随养育。

昨日雨狂风拔木,人家屋倒巢亦覆。

雄悲雌泣无所施,堕地最苦黄口儿。

黄口羽湿不会飞,啾啾草底啼渴饥。

雄雌啄哺稍觉长,无故又被樊笼羁。

雄雌劬劬绕笼飞,啄哺不异居巢时,但恨不得身相依。

我感此情子细推,人之与物初无违。

安得开笼而纵之?山林朝市俱无疑。

形式: 古风

题月下梅花

平生爱梅颇成癖,踏雪行穿一双屐。

六花散漫飞满空,千里万里同一色。

冲寒不畏朔风吹,乘兴来此江之湄。

繁花满树梅欲放,彷佛罗浮曾见时。

南枝横斜北枝好,北枝看过南枝老。

中有一枝置奇绝,万蕊千葩弄天巧。

老夫见此喜欲颠,载酒大酌梅花仙。

仙人怪我来何晚,一别已是三千年。

醉来仰面卧深雪,梦扶飞琼上天阙。

酒醒起视夜何其,饥乌啼残半江月。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