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

秋来看尽星河也,只是孤眠。多谢婵娟。

再放山楼一夕圆。床头涧响浑疑雨,滴破苍烟。

小字香笺。伴过泠泠彻夜泉。

形式: 词牌: 采桑子

鉴赏

这首《采桑子》由清代词人顾贞观所作,描绘了秋夜静谧而略带孤寂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内心情感的细腻流露。

“秋来看尽星河也,只是孤眠。” 开篇即以秋夜为背景,星河满天,却只有诗人一人独眠,营造出一种孤寂而又深邃的氛围。这里的“看尽”二字,不仅指时间上的长久凝望,更蕴含着对宇宙浩瀚与个人渺小之间对比的感慨。

“多谢婵娟。再放山楼一夕圆。” “婵娟”常用来形容月亮,此处借指月圆之夜。诗人感谢月光的陪伴,使得山楼在这一夜显得格外圆满,增添了夜晚的温馨与美好。这句中的“再放”二字,既是对月圆时刻的强调,也暗示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期待。

“床头涧响浑疑雨,滴破苍烟。” 床头传来的声音仿佛是山涧的流水声,又似细雨轻落,打破了夜间的宁静与沉寂。这里运用了拟声词“浑疑”,生动地描绘了声音的真切感,同时也借助“苍烟”这一意象,渲染了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氛围。

“小字香笺。伴过泠泠彻夜泉。” 最后两句,诗人以“小字香笺”比喻书信或诗歌,暗示了与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在这彻夜流淌的泉水声中,这些文字成为了陪伴,传递着诗人的情感与思绪。整个画面充满了静谧与深情,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友情的渴望。

综上所述,《采桑子》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对内心情感的深刻表达,是一首充满哲思与情感的佳作。

收录诗词(246)

顾贞观(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华文,、华峰,亦作华封。明末东林党人顾宪成四世孙。康熙五年举人,擢秘书院典籍。曾馆纳兰相国家,与相国子纳兰性德交契,康熙二十三年致仕,读书终老。贞观工诗文,词名尤著,著有《弹指词》、《积书岩集》等。与陈维嵩、朱彝尊并称明末清初“词家三绝”,同时又与纳兰性德、曹贞吉共享“京华三绝”之誉

  • 字:远平
  • 号:梁汾
  • 籍贯:江苏无锡
  • 生卒年:1637-1714

相关古诗词

望梅.中秋

月中秋半。正金波委地,绛霄层卷。

唱可哀、空忆人间,记一曲宾云,桂亭双幔。

碧海青天,料今夜、夜凉应倦。

又无言村杵,有泪边笳,不情邻管。追思十年游伴。

叹吴山烟冷,广陵潮满。

把清光、比似元宵,问姮娥肯放。

花灯轻换,瓜果前头,小列个、结璘香案。

怕佩声钗影,俱逐晓风零乱。

形式: 词牌: 解连环

剪湘云.秋海棠叶底多红纹,偶从山中觅得一种,叶上下纯绿,正面尤生翠可爱,花复耐久,因移植书阁,为制此词

瘦却剩烟,娇偏宜雨。傍窥宋墙阴,目断初遇。

别是幽情脂粉外,那得红丝轻许。

系天涯、归梦绿罗裙,添两眉愁聚。

谁念补屋牵萝,卖珠回去,正袖薄天寒,风韵凄楚。

小蹙凌波铅泪滴,剪破湘云一缕。

向西窗、密约美人蕉,和影儿私语。

形式:

河渎神

密约水神祠。瓣香心事谁知。

绣幡同上小名儿,一双亲系干支。

萧萧暮雨芙蓉黑。越江犹认行迹。

潮没苏碑三尺,怨魂应始消得。

形式: 词牌: 河渎神

醉花阴.重九

归雁一声相识旧。嫩橘和霜剖。风景入秋悲。

恻恻新寒,况是秋深后。知道明年还健否。

且醉黄花酒。休说不须开。倘为看花,忆着离人瘦。

形式: 词牌: 醉花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