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雨

惊云驾长风,大雨洒九有。

崩腾百川倒,豪怒一雷走。

茫茫草木乱,隐隐岩谷吼。

高阁昼眠人,觉来但支肘。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翻译

惊人的乌云驾驭着强风,倾盆大雨洒遍大地。
山洪暴发,百川倒流,犹如雷霆万钧怒气奔腾。
广阔的草木在风雨中纷乱摇曳,深谷中隐约传来轰鸣声。
高高的楼阁上,有人白天小憩,醒来后只用手肘撑着头。

注释

惊云:形容乌云翻滚,气势惊人。
长风:大风,强烈的风。
大雨:指倾盆大雨。
九有:泛指天下各地。
崩腾:形容水流汹涌。
豪怒:形容雷声的巨大和猛烈。
隐隐:隐约,不清晰。
高阁:高楼或阁楼。
昼眠:白天睡觉。
支肘:用手肘支撑头部。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猛烈的大雨给自然界带来的变化。开篇“惊云驾长风,大雨洒九有”两句,生动地展现了大雨来临前的天气变化和雨水如泼的壮观景象。“惊云”指的是突然之间聚集起来的乌云,而“驾长风”则形象地描绘了这些云朵乘着强劲的风势向某个方向移动。大雨不仅仅是普通的降水,而是能覆盖九天之广的豪迈雨势。

接下来的“崩腾百川倒,豪怒一雷走”两句,则更进一步地刻画了大雨带来的力量。这里,“崩腾”形容水流翻涌汹涌,一发不可收拾;“百川倒”则描写了连绵的河流在大雨的冲击下变得狂暴不堪,甚至有倒流之势。“豪怒一雷走”则是对这场风雨中惊心动魄的雷鸣之声的描绘,似乎大自然发出了愤怒的吼声。

“茫茫草木乱,隐隐岩谷吼”两句,从另一角度展示了大雨对景物的影响。这里,“茫茫”形容草木被风雨打击后的杂乱不堪,而“隐隐岩谷吼”则是对远处山谷中回音缭绕,似乎连岩石与谷地都在这场大雨中发出呜咽之声的描写。

最后,“高阁昼眠人,觉来但支肘”两句,则将视角转向了室内,展现了一位躲避风雨的人在午睡后醒来的情景。这里,“高阁”指的是较为高大和宽敞的房间,而“昼眠人”则是那位正在白天小憩的人。“觉来但支肘”形容这人醒来之后,只轻轻地撑起了手臂,可能是在感受窗外风雨的声音,或许是在沉思。

整首诗通过对大自然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界力量的赞美和敬畏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一丝安详与宁静。

收录诗词(863)

文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 字:与可
  • 号:笑笑居士
  • 籍贯: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
  • 生卒年:1018~1079年

相关古诗词

大热见田中病牛

垄上病牛良可悲,皮毛枯槁头角垂。

两鼻谽谺只自喘,四蹄屴岌曾不皮。

牧童默坐罢牵挽,耕叟拱立徒嗟咨。

朝驱暮使气力尽,尔死主人安得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大热过散关因寄里中友人

六月日正午,大暑若沸镬。

时行古关道,十步九立脚。

烟云炙尽散,树木晒欲落。

喉鼻喘不接,齿舌津屡涸。

担血僮破领,鞍汗马濡膊。

幽坑困猿狖,密莽渴鸟雀。

至此因自谓,胡为就名缚。

所利缘底物,奔走冒炎恶。

尘心日夜迫,欲住不能略。

因念吾故园,左右悉林薄。

昔我未第时,此有文酒乐。

长松借高荫,飞瀑与清濯。

层崖对僧咏,大石引客酌。

畏景虽赫然,无由此流烁。

于今只梦想,欲往途路邈。

所效殊未立,期归尚谁约。

徒尔发短歌,西首谢岩壑。

形式: 古风

子平寄惠希夷陈先生服唐福山药方因戏作杂言谢之

蜀江之东山色尽如赭,有道人云此是丹砂伏其下。

烟云光润若洗濯,涧谷玲珑如刻画。

我闻神仙草药不在凡土生,是中当有灵苗异卉之根茎。

果然人言所出山芋为第一,西南诸郡有者皆虚名。

就中唐福众称赏,肥实甘香天所养。

有时岩头倒垂三尺壮士臂,忽然洞口直举一合仙人掌。

土人入冬农事闲,千篝万锸来此山。

可怜所鬻不甚贵,著价即售曾不悭。

往年子瞻为余说,言君所部之内此物尤奇绝。

后复寄书劝我当饵之,满纸亲题华岳先生诀。

予因购之不惜钱,依方服饵将二年。

其功神圣久乃觉,筋牢体溢支节坚。

自问丹霄几时上,早生两翅教高飏。

尘世如帤不可居,待看鸿濛对云将。

形式: 古风

子骏运使八咏堂(其六)山斋

职事凡少休,馀复不经眼。

幽斋设横榻,尽日对层巘。遥怀寄浩荡,静想萦?嵼。

松雨润书奁,竹风吹酒盏。

荣名付傲兀,胜事入清简。

虽有旧林泉,何须嗟去晚。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