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丈朴庵招赏牡丹同人即席分赋得明字

金谷何如蜀锦城,放翁旧谱阅《天彭》。

置身富贵何须早,到眼云霞觉倍明。

丁字帘前围蝶翅,午时画里验猫睛。

风流共忆《清平调》,合座春光醉玉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对牡丹花的欣赏与赞美,充满了文人的雅趣和对美好事物的细腻感受。诗人以“陈丈朴庵招赏牡丹”为背景,邀请同人一同品赏牡丹,通过“分赋得明字”,即在特定主题下创作诗歌,展现了诗人的才情与情感。

“金谷何如蜀锦城,放翁旧谱阅《天彭》。” 开篇以金谷园与蜀锦城作比,引出对牡丹的赞美,同时暗含了对历史名园与文化传统的追忆,放翁(陆游)的诗句与《天彭》(可能指与牡丹相关的文献或地名)则进一步强化了牡丹在文学与文化中的地位。

“置身富贵何须早,到眼云霞觉倍明。” 这两句表达了对富贵生活的态度,认为不必急于追求,而是当下的美景与心境更为重要。将牡丹比作云霞,不仅描绘了其色彩的绚丽,也暗示了观赏者心境的愉悦与明亮。

“丁字帘前围蝶翅,午时画里验猫睛。” 描述了赏花时的细节与氛围,丁字形的帘子映衬着蝴蝶的翅膀,午后的画面中检验猫的眼睛,这些细节生动地展现了赏花的场景与情趣,同时也体现了诗人观察入微、善于捕捉生活之美的一面。

“风流共忆《清平调》,合座春光醉玉罂。” 最后两句引用了《清平调》这一经典乐章,表达了与同人共享美好时光、共同陶醉于春光之中的喜悦与风雅。玉罂在这里可能象征着酒器,寓意着诗人们在赏花之余,也享受着美酒佳肴,共度良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牡丹的细致描绘与赞美,以及与友人共赏的美好情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对生活情趣的追求,以及与友人共享快乐的精神风貌。

收录诗词(5)

查升(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瓮山拜耶律文正公墓

林转河阴长,遥峰粲可数。

迤逦得瓮山,嵚嵌若覆釜。

劫火土一抔,英灵耿万古。

元祖昔龙兴,戎马日旁午。

微公济世心,斯人尽豺虎。

荒祠香火微,断碣聚鼯鼠。

漠漠望秋云,含情空激楚。

形式: 古风

王文成纪功碑

武皇巡游不知疲,朝御豹房暮京西。

群狐跳梁嗥且舞,摇摇九鼎一发危。

宸濠衅踵寘鐇起,盘结肘腋成穷奇。

堂堂孙许孙中丞燧、许按察逵仗节死,东南倾刻翻潢池。

虔州中丞屹柱石,忠义愤发非人为。

同时幕府盛才杰,戮力共竖天王旗。

黄石矶前一再战,扫除凶焰无孑遗。

事不浃旬功再造,只手半壁扶坤维。

当时庙谋亦痴绝,露布已上重誓师。

天子自将佩将印,六军雷动江淮湄。

谤书何止盈一箧,当关虎豹皆狐狸。

深谋豁达格神鬼,苦心退托随髡缁。

开先寺前七佛碣,旁有大字镌崔嵬。

雅颂严正揭日月,蝌蚪错落拿蛟螭。

改元兆谶实天启,酬庸锡爵开祯期。

平原之书次山笔,千载以后非公谁?

昔从流传看拓本,顷来石壁瞻丰碑。

公之英烈传万古,求之翰墨盖已卑。

区区群儿肆口舌,剑首一吷终何施。

呜呼奇人奇功不世出,使我摩挲再拜兴嗟咨。

形式: 古风

送胡卜子南归

春光叫彻栗留音,赠别何堪折柳吟。

空说高台收骏骨,只应敝帚享千金。

五更风雨穷交泪,驿路莺花故国心。

白雉冈头荒圃在,未妨述作老云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次韵姜西溟秋日杂感

珥笔频年在石渠,一囊官粟百无馀。

伯鸾本不因人热,中散从知与世疏。

尺蠖屈伸存我法,蜗牛负戴亦吾庐。

短檠取次新凉入,珍重穷愁且著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