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菊

苦竹园南椒坞边,微香冉冉泪涓涓。

已悲节物同寒雁,忍委芳心与暮蝉。

细路独来当此夕,清尊相伴省他年。

紫云新苑移花处,不取霜栽近御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从一片苦竹园漫步向南,来到起伏的椒坞边。野菊的微香四处飘散,花上的秋露似泪珠点点。
令人同情的野菊寂寞无伴,如同寒风中飞行的孤雁。满腹惜花的心情有口难言,怎忍心托付傍晚的暮蝉?
夕阳中有一条弯曲的小路,我独自走来徘徊无数。一只酒杯与我亲密相伴,乘着酒兴将往事浮想联翩。
紫云东来,随风飘荡,御苑移花,充满吉祥。但是野菊却受人轻待,无人选栽排斥在御筵之外。

注释

苦竹:指野菊托根在辛苦之地。
竹为苦竹,而椒味辛辣,皆以喻愁恨。
椒:灌木名。
坞:四周高中间低的地方。
泪涓涓:形容花上的露珠、水滴。
节物:具有季节性的景物。
芳心:惜花之心。
与:同。
清尊:指当年顾遇。
省:察记。
省他年:回忆往事。
紫云:指中书省。
开元元年曾改中书省为紫薇省,令日紫薇令。
此指令狐绚移官内职,任中书舍人。
不取:对令狐绚不加提携表示怨望。
霜栽:指傲霜的秋菊。
御筵:宫中筵席。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图景,诗人在苦竹园南边的椒坞旁徘徊。这里的“微香”指的是野菊花散发出的淡淡芬芳,而“冉冉泪涓涓”则形容花瓣间露珠滋润如泪水般晶莹,显得十分哀伤。

诗人表达了对时光易逝和物是人非的感慨。秋天本就让人感到萧瑟,这些野菊在寒风中摇曳,更增添了一丝凄凉。"已悲节物同寒雁"一句,通过将野菊比作寒雁,强调了这种哀伤之情。而“忍委芳心与暮蝉”则是说诗人难以割舍对这些花朵的喜爱,就像不忍心让它们随着黄昏和蝉虫一起消逝。

接下来的两句"细路独来当此夕,清尊相伴省他年",描述了诗人在这宁静的傍晚时分,独自一人沿着小路走着,手持酒杯,与过往岁月中的美好回忆做着比较。这不仅是对个人经历的一种反思,也是对生命中那些难以忘怀瞬间的一种缅怀。

最后两句"紫云新苑移花处,不取霜栽近御筵",诗人提到了将野菊移植到新的花园里,但并没有采摘带有露水的花朵,而是选择了那些未经霜打、尚且生机勃勃的花朵。这里“不取霜”暗示着对生命力强大的赞赏,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对于自然选择与珍视的态度。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野菊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秋天景物的情感寄托,以及他对生生世世、物是人非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604)

李商隐(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 字:义山
  • 号:玉溪(谿)生
  • 籍贯:优美动
  • 生卒年:约813年-约858年

相关古诗词

银河吹笙

怅望银河吹玉笙,楼寒院冷接平明。

重衾幽梦他年断,别树羁雌昨夜惊。

月榭故香因雨发,风帘残烛隔霜清。

不须浪作缑山意,湘瑟秦箫自有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隋宫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隋宫守岁

消息东郊木帝回,宫中行乐有新梅。

沈香甲煎为庭燎,玉液琼苏作寿杯。

遥望露盘疑是月,远闻鼍鼓欲惊雷。

昭阳第一倾城客,不踏金莲不肯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随师东

东征日调万黄金,几竭中原买斗心。

军令未闻诛马谡,捷书惟是报孙歆。

但须鸑鷟巢阿阁,岂假鸱鸮在泮林。

可惜前朝玄菟郡,积骸成莽阵云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