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和歌辞.日出入行

日出东方隈,似从地底来。

历天又入海,六龙所舍安在哉?

其始与终古不息,人非元气安能与之久裴回。

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

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

羲和羲和,汝奚汨没于荒淫之波。鲁阳何德?

驻景挥戈。逆道违天,矫诬实多。

吾将囊括大块,浩然与溟涬同科。

形式: 乐府曲辞

翻译

太阳从东方的地平线升起,仿佛从地底涌现。
它穿越天空又沉入大海,六条龙驾驭的车驾究竟停在哪里呢?
它的起始与终结从未停止,人若非天地元气,怎能长久伴随它周旋不息。
草木不因春风而感激茂盛,树木不因秋天而怨恨凋零。
是谁挥鞭驱赶四季更替,万物的兴衰都遵循自然规律。
羲和啊羲和,你为何沉溺于荒淫的波涛中?鲁阳有何德能留住日影?
违背常理,违逆天道,你的行为实在太多虚假。
我将包容这广袤大地,心怀浩然,与天地混沌同在。

鉴赏

此诗描绘了日月运行的壮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规律的赞美和顺应。"日出东方隈,似从地底来"一句,写出了太阳从东方的地平线下升起,给人一种力量自地下涌出的感觉。"历天又入海,六龙所舍安在哉?"则是说太阳跃过整个天空,再次陷落于西海之中,喻示了日月运行的轨迹和规律,以及自然界中生灵的安身立命之处。

接着,诗人反观自身,与宇宙万物相比较,感到人类短暂的生命如何能与永恒不息的自然力共存?"其始与终古不息,人非元气安能与之久裴回。"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持久力量与人类有限生命之间矛盾的情感。

在接下来的两句中,诗人通过草木的生长周期,强调了万物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和节奏,不是由外力所左右。"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宇宙秩序的认同和向往,以及对那些违背自然规律、道德失范之人的批判。"羲和羲和,汝奚汨没于荒淫之波。鲁阳何德?驻景挥戈。逆道违天,矫诬实多。吾将囊括大块,浩然与溟涬同科。"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日月运行的宏伟画面和对自然规律的沉思,展现了诗人对于宇宙万物自然秩序的深刻理解和尊崇,以及对生命短暂和人类有限所能达成的哲学思考。

收录诗词(1046)

李白(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字:太白
  • 号:青莲居士
  • 生卒年:701年-762年

相关古诗词

相和歌辞.王昭君二首(其二)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

燕支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

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使人嗟。

形式: 乐府曲辞

相和歌辞.对酒二首(其一)

松子栖金华,安期入蓬海。

此人古之仙,羽化竟何在?

浮生速流电,倏忽变光彩。

天地无凋换,容颜有迁改。

对酒不肯饮,含情欲谁待。

形式: 乐府曲辞 押[贿]韵

相和歌辞.对酒二首(其二)

劝君莫拒杯,春风笑人来。

桃李如旧识,倾花向我开。

流莺啼碧树,明月窥金罍。

昨来朱颜子,今日白发催。

棘生石虎殿,鹿走姑苏台。

自古帝王宅,城阙闭黄埃。

君若不饮酒,昔人安在哉。

形式: 乐府曲辞 押[灰]韵

相和歌辞.玉阶怨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

形式: 乐府曲辞 押[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