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玉泉寺大师影堂

大化终华顶,灵踪示玉泉。

由来负高尚,合向好山川。

洞壑藏诸怪,杉松列瘦烟。

千秋空树影,犹似覆长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造化的奇妙终结于华美之巅,神灵的行迹在玉泉中显现。
历来背负着高洁与高尚之名,理应归属于美丽的山水之间。
洞穴和山谷中藏着各种神奇怪异,杉树和松木排列在朦胧的薄雾中。
历经千年,仅剩树木的倒影,仿佛依旧覆盖着修行的禅境。

注释

大化:指宇宙自然的演化过程。
终华顶:终结于华丽的山峰之顶。
灵踪:神灵的行迹。
玉泉:清澈如玉的泉水,也可能特指某一地名。
由来:历来,从来。
负高尚:拥有或背负着高洁、高尚的名声或品质。
合向:应当朝向,适合处于。
好山川:美丽的山水景色。
洞壑:洞穴和山谷。
藏诸怪:隐藏着各种奇怪的事物或妖怪。
杉松:杉树和松树。
列瘦烟:排列在稀薄的烟雾之中,形容树影在雾中的景象。
千秋:千年,泛指很长时间。
空树影:只剩下树木的影子,暗示时间久远或景象的空寂。
覆长禅:覆盖着长久的禅意或禅修之地,象征着深远的宗教氛围。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处清幽的佛教净地,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表达了对禅宗修行之所的向往和赞美。首句“大化终华顶”揭示了一种至高无上的境界,其中“大化”指的是宇宙万物的根本变化,“终华顶”则是对这种变化达到极致的形象表达,寓意于佛法高深莫测。

“灵踪示玉泉”则展示了诗人对于这片净地中神秘而又清澈之水源的发现和赞美。玉泉不仅是一种自然景观,更是精神层面上的滋润与洗礼。

接着,“由来负高尚,合向好山川”表达了诗人对这一切的长久沉醉,以及对良好山川的向往。这里的“负高尚”意味着不仅承载着物质之美,更蕴含精神之贵;“合向好山川”则是诗人内心对于理想境界的追求与归属。

在“洞壑藏诸怪,杉松列瘦烟”中,诗人描绘了一番幽深莫测、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其中“洞壑”指的是山谷之中的洞穴,“诸怪”则是对自然界中各种奇异现象的概括;“杉松列瘦烟”则形象地描绘了树木在风中摇曳,薄雾缭绕的情景。

最后,“千秋空树影,犹似覆长禅”一句,以千年古树的虚幻影子比喻禅宗修行的永恒与宁静。这里的“空树影”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描摹,更是对佛法中“空”的哲学思想的隐喻;而“犹似覆长禅”则直接点出了诗人心中的那份对于禅定永恒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玉泉寺大师影堂这一特定空间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佛教世界及其哲学思考的深刻理解和个人情感的投射。

收录诗词(816)

齐己(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自号衡岳沙门,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 籍贯: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
  • 生卒年:863年—937年

相关古诗词

题张氏池亭

树石丛丛别,诗家趣向幽。

有时闲客散,始觉细泉流。

蝶到琴棋畔,花过岛屿头。

月明红藕上,应见白龟游。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题明公房

寺北闻湘浪,窗南见岳云。

自然高日用,何要出人群。

瓦滴残松雨,香炉匝印文。

近年精易道,疑者晓纷纷。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题画鹭鸶兼简孙郎中

曾向沧江看不真,却因图画见精神。

何妨金粉资高格,不用丹青点此身。

蒲叶岸长堪映带,荻花丛晚好相亲。

思量画得胜笼得,野性由来不恋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题终南山隐者室

终南山北面,直下是长安。

自埽青苔室,闲攲白石看。

风吹窗树老,日晒窦云乾。

时向圭峰宿,僧房瀑布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