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终南山北面,直下是长安。
自埽青苔室,闲攲白石看。
风吹窗树老,日晒窦云乾。
时向圭峰宿,僧房瀑布寒。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者在终南山中居住的情景,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展现了隐者的淡泊心境和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状态。
“终南山北面,直下是长安。”开篇即以宏大的视角,将终南山之巅与脚下的长安城联系起来,既展示了诗人居住的高远,又暗示了对世俗生活的超然。
“自埽青苔室,闲攲白石看。”这里的“自埽”意味着隐者亲手修筑或整理自己的小屋,而“青苔室”则勾勒出一幅生机盎然的画面。“闲攲白石看”表现了隐者的闲适与对自然之美的欣赏。
“风吹窗树老,日晒窦云乾。”这两句描写了时间在自然中流逝的情景,“风吹窗树老”给人以岁月静好之感,而“日晒窦云乾”则是对光影变化的细致观察,显示了隐者对生活细节的关注。
“时向圭峰宿,僧房瀑布寒。”最后两句诗不仅描绘了空间环境,更传达了一种时间流转和季节更替的感受。诗人有时会在圭峰下过夜,这里的“宿”字表现了对自然之美的沉醉。而“僧房瀑布寒”则通过水声与寒冷,勾勒出一个清幽静谧的僧房生活场景。
整首诗通过对山林、风光、树木、石头等自然元素的细腻描写,以及隐者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状态,展现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归于自然的向往。
不详
晚年自号衡岳沙门,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暖披烟艳照西园,翠幄朱栏护列仙。
玉帐笙歌留尽日,瑶台伴侣待归天。
香多觉受风光剩,红重知含雨露偏。
上客分明记开处,明年开更胜今年。
诸峰翠少中峰翠,五寺名高此寺名。
石路险盘岚霭滑,僧窗高倚泬寥明。
凌空殿阁由天设,遍地杉松是自生。
更有上方难上处,紫苔红藓绕峥嵘。
波心精舍好,那岸是繁华。
碍目无高树,当门即远沙。
晨斋来海客,夜磬到渔家。
石鼎秋涛静,禅回有岳茶。
吴王庙侧有高房,帘影南轩日正长。
吹苑野风桃叶碧,压畦春露菜花黄。
悬灯向后惟冥默,凭案前头即渺茫。
知有虎溪归梦切,寺门松折社僧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