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原晚望

花菊引闲行,行上西原路。

原上晚无人,因高聊四顾。

南阡有烟火,北陌连墟墓。

村邻何萧疏,近者犹百步。

吾庐在其下,寂莫风日暮。

门外转枯蓬,篱根伏寒兔。

故园汴水上,离乱不堪去。

近岁始移家,飘然此村住。

新屋五六间,古槐八九树。

便是衰病身,此生终老处。

形式: 古风

翻译

闲适的心情引领我漫步,踏上西边的原野小路。
原野上傍晚人迹罕至,我登上高处四处眺望。
南边的小路上有炊烟升起,北面的田间接连着坟墓。
村庄邻居稀疏,最近的也要走近百步。
我的房子就坐落在这里,黄昏时分寂静且风大。
门外旋转着枯萎的蓬草,篱笆根处藏着寒冷中的兔子。
故园在汴水之畔,因战乱无法再去。
近年来才迁移至此,漂泊不定住进了这个村子。
新建了五六间房屋,周围有七八棵古槐树。
这便是我衰弱病痛之身,终老一生的地方。

注释

花菊:盛开的菊花。
西原路:西边的原野小路。
晚无人:傍晚无人。
四顾:向四周看。
南阡:南边的小路。
墟墓:坟墓。
萧疏:稀疏,冷清。
吾庐:我的房子。
枯蓬:枯萎的蓬草。
篱根:篱笆根处。
寒兔:寒冷中的兔子。
故园:故乡的家园。
汴水:古代河流名,流经河南省。
离乱:战乱。
始移家:开始搬家。
飘然:漂泊不定。
五六间:五六间房屋,形容数量不多。
古槐:古老的槐树。
衰病身:身体衰弱且多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田园生活图景,诗人在黄昏时分独自漫步于西原之上,感受着大自然的宁谧与孤寂。诗中通过对比和细节描写,展现了诗人的情感变化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花菊引闲行”表明诗人在花开的季节里漫无目的地走着,这种闲适自得的心境是诗人追求的理想状态。接着,“原上晚无人,因高聊四顾”则表现了诗人的孤独感和对周围环境的观察。

“南阡有烟火,北陌连墳墓”一句中,南边的炊烟代表着生活的温馨,而北边连绵的坟墓则是生命无常的象征。这种对比强烈地突出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村邻何萧疏,近者犹百步”描写了周围环境的荒凉与村庄的距离感,而“吾庐在其下,寂莫风日暮”则是诗人对自己隐居生活的一种肯定和享受。

“门外转枯蓬,篱根伏寒兔”一句生动地描绘了家园周围的自然景象,同时也反映出诗人的生活状态。至于“故园汴水上,离乱不堪去”,则是对过去生活的回忆和对现实的无奈。

最后,“近岁始移家,飘然此村住。新屋五六间,古槐八九树”表达了诗人对新居所在地的喜爱和安顿之情。而“便是衰病身,此生终老处”则是诗人对于自己晚年生活状态的一种坦然接受。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命运的豁达态度。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西掖早秋直夜书意

凉风起禁掖,新月生宫沼。

夜半秋闇来,万年枝袅袅。

炎凉递时节,钟鼓交昏晓。

遇圣惜年衰,报恩愁力小。

素餐无补益,朱绶虚缠绕。

冠盖栖野云,稻粱养山鸟。

量能私自省,所得已非少。

五品不为贱,五十不为夭。

若无知足心,贪求何日了。

形式: 古风 押[筱]韵

西楼夜

悄悄复悄悄,城隅隐林杪。

山郭灯火稀,峡天星汉少。

年光东流水,生计南枝鸟。

月没江沈沈,西楼殊未晓。

形式: 古风 押[筱]韵

观儿戏

髫龀七八岁,绮纨三四儿。

弄尘复斗草,尽日乐嬉嬉。

堂上长年客,鬓间新有丝。

一看竹马戏,每忆童騃时。

童騃饶戏乐,老大多忧悲。

静念彼与此,不知谁是痴。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观刈麦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傍。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馀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