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棹歌行

羁客离婴时,飘飖无定所。

昔秋寓江介,兹春客河浒。

往戢于役身,愿言永怀楚。

泠泠鲦疏潭,邕邕雁循渚。

飂戾长风振,摇曳高帆举。

惊波无留连,舟人不踌伫。

形式: 古风

翻译

流浪者儿时离散,生活漂泊无安定之所。
去年秋天寄居江边,今春又客居河边。
以往为生计奔忙,常怀思楚地家乡。
清澈的鱼儿在水潭中游弋,雁群安宁地沿着洲渚飞翔。
猛烈的长风吹过,船帆高高扬起随风摇摆。
船只勇敢地穿越惊涛骇浪,船上的水手没有丝毫犹豫停留。

注释

羁客:流浪者,指远离家乡的人。
客:客居,作为外地人居住。
离婴:儿时离散,可能指很小就离开了家人。
飘飖:漂泊不定的样子。
无定所:没有固定居住的地方。
昔秋:去年秋天。
寓:寄居,居住。
江介:江边。
兹春:今年春天。
河浒:河边。
往戢:以往,过去。
于役身:为生计奔忙,服役指从事劳役或工作。
愿言:希望,心愿。
永怀楚:长久怀念楚地,楚可能指代故乡。
泠泠:形容水声清脆。
鲦:一种鱼,这里泛指鱼。
疏潭:清澈的水潭。
邕邕:和谐安宁的样子。
雁:大雁。
循渚:沿着沙洲飞行。
飂戾:猛烈,强劲。
长风:大风。
振:吹动,震动。
摇曳:摇晃,摆动。
高帆:船帆。
惊波:汹涌的波浪。
无留连:没有停留,迅速通过。
舟人:船上的水手或乘客。
踌伫:犹豫,停留不前。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羁旅之客的飘泊不定和对故乡的深情怀念。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与向往。

"羁客离婴时,飘飖无定所" 开篇便设定了诗人的羁旅状态,时间在孩提时光流逝,而个人的行踪却如风中落叶,无处可依。

"昔秋寓江介,兹春客河浒" 这两句交替使用“昔”和“兹”,分别指代过去与现在,表明诗人由秋至春的季节变迁,居所也从江介到河浒,流动不息。

"往戢于役身,愿言永怀楚" “往戢”意指过去的艰难时日,“役身”则是对自己处境的自我描述。诗人表达了对于过往苦难的铭记,以及对“楚”的永久怀念。

接下来的两句 "泠泠鲦疏潭,邕邕雁循渚" 描述了一种水流潺潺、鸟儿翔集的自然景象。这里的“泠泠”和“邕邕”都是拟声词,用以形容水声和鸟鸣的声音,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生动的画面。

"飂戾长风振,摇曳高帆举" 这两句描绘了船只在强劲风力下扬帆远行的情景。“飂戾”和“摇曳”继续使用拟声词,增添了动态感,“长风”与“高帆”则象征着诗人对自由和远方的渴望。

最后两句 "惊波无留连,舟人不踌伫" 表现出船只在汹涌波涛中行驶,不停留也不迟疑。这里的“惊波”与“不踌伫”强调了诗人内心的决绝和对未来的无畏。

整首诗通过对流动生活的描绘,以及对自然景物的细腻刻画,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的心境。

收录诗词(202)

鲍照(南北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汉族,祖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西南,辖区包括今江苏涟水,久居建康(今南京)。家世贫贱,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任前军参军。刘子顼作乱,照为乱兵所杀。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有《鲍参军集》

  • 字:明远
  • 生卒年:约415年~466年

相关古诗词

代雉朝飞

雉朝飞。振羽翼。专场挟雌恃强力。媒已惊。翳又逼。

蒿间潜彀卢矢直。刎绣颈。碎锦臆。

绝命君前无怨色。握君手。执杯酒。

意气相倾死何有。

形式: 乐府曲辞

冬日诗

严云乱山起,白日欲还次。

曛雾蔽穷天,夕阴晦寒地。

烟霾有氛氲,精光无明异。

风急野田空,饥禽稍相弃。

含生共通闭,怀贤孰为利。

天规苟平圆,宁得已偏媚。

瀚海有归潮,衰容不还稚。

君今且安歌,无念老方至。

形式: 古风 押[寘]韵

冬至诗

舟迁庄甚笑,水流孔急叹。

景移风度改,日至晷回换。

眇眇负霜鹤,皎皎带云雁。

长河结瓓玕,层冰如玉岸。

哀哀古老容,惨颜愁岁晏。

催促时节过,逼迫聚离散。

美人还未央,鸣筝谁与弹。

形式: 古风

发长松遇雪诗

土牛既送寒,奠陵方浃驰。

振风摇地局,封雪满空枝。

江渠合为陆,天野浩无涯。

饮泉冻马骨,斫冰伤役疲。

昆明岂不惨,黍谷宁可吹。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