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湖州沈秀才天隐楼

自念久不偶,归老东南州。

地名水精宫,家有天隐楼。

收捲势利心,欲与汗漫游。

出处固以义,无为子光羞。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翻译

我暗想自己长久以来未能遇到合适的机会,打算在东南之地度过晚年。
那地方名叫水精宫,我家有一座名为天隐楼的住所。
我决定收敛追逐权势的心,想要自由自在地游历四方。
我一直坚持道义的原则,不会为了名声而感到羞愧。

注释

自念:自我反思。
久不偶:长久没有遇到好机会。
归老:退休养老。
东南州:东南地区的一个州。
地名:指代某个地方。
水精宫:可能是一个宫殿或居所的名字。
家有:家中拥有。
天隐楼:一个楼阁的名字。
收捲:收敛。
势利心:追求权势和利益的心。
欲与:想要。
汗漫游:无拘无束的旅行。
出处:出处,这里指原则或行为的根源。
固以:本来就是。
义:道义。
无为:不为。
子光羞:为儿子带来耻辱。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士人归隐田园的生活情景。"自念久不偶,归老东南州"表达了诗人对于仕途失意之后选择归隐的决心和心境。"地名水精宫,家有天隐楼"则具体指出了归隐之地的美好环境,水精宫的地理位置和天隐楼的建筑特色,都映射出一种超凡脱俗的生活状态。

"收捲势利心,欲与汗漫游"一句中,“收卷”意指放下一切功名利禄,"势利心"则是对世间纷争的厌倦。诗人表达了想要摆脱尘世羁绊,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望。

最后两句"出处固以义,无为子光羞"强调了诗人归隐的决心是基于道德和正义,不会因为世俗的荣辱而感到羞愧。这里的“出处”指的是选择归隐,"无为子光羞"则表明这种选择不会让后代子孙感到羞愧。

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于世俗功名的超脱,以及对个人品德和正义的坚守。通过这般描写,展现了古代士人内心世界的一种理想状态。

收录诗词(863)

文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 字:与可
  • 号:笑笑居士
  • 籍贯: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
  • 生卒年:1018~1079年

相关古诗词

寇君玉郎中大蟹

蟹性最难图,生意在螯跪。

伊人得之妙,郭索不能已。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崔觐诗

崔觐者高士,梁州城固人。

读书不求官,但与耕稼亲。

夫妇既已老,左右无子孙。

一日召奴婢,尽以田宅均。

俾之各为业,不用来相闻。

遂去隐南山,杂迹麋鹿群。

约曰或过汝,所给为我陈。

有时携其妻,来至诸人门。

乃与具酒食,啸咏相欢欣。

山南郑馀庆,辟之为参军。

见趣使就职,漫不知吏文。

已复许谢事,但谓长者云。

补阙王直方,本觐之比邻。

文宗时上书,召见蒙咨询。

荐觐有高行,用可追至淳。

诏授起居郎,褒斜走蒲轮。

辞疾不肯至,高风概秋旻。

我昨过其县,裴回想芳尘。

访问诸故老,寂无祠与坟。

斯人久不竞,薄夫何由敦。

此县汉唐时,诸公扬清芬。

刻诗子坚庙,来者期不泯。

形式: 古风

惜杏

北园山杏皆高株,新枝放花如点酥。

早来其间有啼鸟,儿女尽识名提壶。

急教取酒对之饮,满头乱插红模糊。

可怜后日再来此,定见随风如锦铺。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惜花

胡蜂采花花气薄,黄鸟啄花花蕊落。

林风吹花花片乱,池水浸花花色恶。

少年惜花会花意,晴张青帏雨油幕。

劝君直须为花饮,明日春归空晚萼。

形式: 古风 押[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