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采桑子·送春》由清代诗人袁绶所作,描绘了春末时节的景象与情感。词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去夏来之际的自然变化与人的思绪。
“春阴过了芳菲节”,开篇点明春天的阴云已过,芳菲季节也接近尾声,暗示着春天即将离去。接着,“雨细风尖”描绘了细雨绵绵、微风拂面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蝶怨蜂嫌”则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表现了蝴蝶与蜜蜂对春末时节的不满与留恋,它们似乎在抱怨春天的离去,嫌弃这轻暖轻寒的天气。
“轻暖轻寒起未忺”进一步强调了这种不温不火的气候状态,让人感到既不舒适也不厌倦,仿佛是对春天的一种依依不舍。接下来,“旧游约略和谁话”表达了词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在春去之时找不到可以倾诉的对象的孤独感。“彩笔慵拈”则暗示了词人提笔欲书却又懒于动笔的状态,可能是因为情感过于复杂,难以表达。
“蕙炷慵添”中的“蕙炷”指的是点燃的蕙香,这里用来比喻词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留恋,但又因为某种原因而懒得去增添新的香料,象征着对过去时光的留恋与不舍。“满院飞花怕卷帘”则是对春天即将消逝的直接写照,满院的落花害怕被卷起的帘子打扰,寓意着春天的美丽即将成为回忆,给人以深深的惋惜之情。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作者对春天逝去的感慨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富有深意的送春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