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牙签万轴裹红绡,王粲书同付火烧。
不于祖龙留面目,遗篇那得到今朝。
这是一首描绘书籍被焚毁后的哀愁之情,通过牙签、万轴裹红绡等细节刻画出古人对文化传承的珍视与痛惜。诗中的“王粲书同付火烧”表达了对知识与智慧被毁灭的无奈。接着,“不于祖龙留面目,遗篇那得到今朝”则透露出诗人对于历史文物流传至今的渺小概率,以及对于能在今天读到这些珍贵文字的幸运之感。
这首诗展示了古代学者对文化与知识保存的重视以及面对书籍被焚毁时的无力与悲哀。同时,通过“遗篇那得到今朝”这样的字眼,也反映出作者对于历史文物传承的珍贵和难得之感,以及对能够读到这些古籍的幸运心情。
不详
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莲峰居士,汉族,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晚雨秋阴酒乍醒,感时心绪杳难平。
黄花冷落不成艳,红叶飕飗竞鼓声。
背世返能厌俗态,偶缘犹未忘多情。
自从双鬓斑斑白,不学安仁却自惊。
残莺何事不知秋,横过幽林尚独游。
老舌百般倾耳听,深黄一点入烟流。
栖迟背世同悲鲁,浏亮如笙碎在缑。
莫更留连好归去,露华凄冷蓼花愁。
且维轻舸更迟迟,别酒重倾惜解携。
浩浪侵愁光荡漾,乱山凝恨色高低。
君驰桧楫情何极,我凭阑干日向西。
咫尺烟江几多地,不须怀抱重凄凄。
珠碎眼前珍,花凋世外春。
未销心里恨,又失掌中身。
玉笥犹残药,香奁已染尘。
前哀将后感,无泪可沾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