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桑

出持旧粟买桑叶,满斗才换几十钱。

桑贵粟贱不相直,老蚕仰首将三眠。

前日风雨乖气候,冻死箔卷埋中田。

蚕不见丝粟空釜,安得衣食穷岁年。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翻译

拿着旧谷物去换桑叶,满满一斗只能换来几十文钱。
桑叶昂贵而谷物便宜,两者价值不成比例,老蚕即将进入第三次休眠期。
前几天天气不好,不合节气,许多蚕被冻死在覆盖在田间的箔上。
蚕儿没有得到足够的丝和粮食,空荡荡的锅里什么也没有,哪来的衣物和食物度过这一年呢。

注释

持:拿着。
旧粟:旧谷物。
买:购买。
桑叶:桑树叶子。
满斗:满满一斗。
几十钱:几十文钱。
不相直:不成比例,价值不等。
老蚕:成熟的蚕。
三眠:蚕的三次休眠期中的最后一次。
风雨乖气候:天气恶劣不符合季节。
冻死:被冻死。
箔卷:覆盖蚕的箔子。
埋:覆盖在。
丝粟:丝和粮食。
空釜:空锅。
安得:怎能有。
衣食:衣物和食物。
穷岁年:度过这一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宋代农民郑獬在市场上的生活情景。他拿着旧谷物去换取桑叶,但价格极低,一斗仅值几十钱,反映出谷物与桑叶价值的失衡。诗人以“桑贵粟贱不相直”形象地表达了这种物价的不合理,暗示了社会经济的困境。

接着,诗人提到前日风雨导致气候异常,蚕箔上的蚕因受冻而死亡,连同它们吐出的丝和粟都未能收获,这无疑给农人带来了更大的损失。“蚕不见丝粟空釜”一句,写出了农人面对这样的打击,连基本的生活所需都无法保障,对于未来的衣食无着落的深深忧虑。

整首诗通过日常生活细节,展现了当时农民生活的艰辛,以及自然灾害对民生的严重影响,体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同情。

收录诗词(433)

郑獬(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江西宁都梅江镇西门人,因他的祖父前往湖北安陆经商,便寄居于此。商籍人安陆,详载宁都州志,少负售才词章豪伟,宋皇祐壬辰科举人,癸巳状元及第,初试国子监谢启曰,李广才气自谓无双

  • 号:云谷
  • 籍贯:虔化
  • 生卒年:1022——1072

相关古诗词

回次妫川大寒

地风如狂兕,来自黑山旁。

坤维欲倾动,冷日青无光。

飞沙击我面,积雪沾我裳。

岂无玉壶酒,饮之冰满肠。

鸟兽不留迹,我行安可当。

云中本汉土,几年非我疆。

元气遂隳裂,老阴独盛强。

东日拂沧海,此地埋寒霜。

况在穷腊后,堕指乃为常。

安得天子泽,浩荡渐穷荒。

扫去妖氛俗,沐以楚兰汤。

东风十万家,画楼春日长。

草踏锦靴缘,花入罗衣香。

行人卷双袖,长歌归故乡。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戍邕州

兵符下西州,将军催部伍。

鸣锣张大旗,早发邕州戍。

家家送出城,走哭遮行路。

邕州万里馀,北人那可去。

毒草见人摇,雄虺大如树。

二月瘴烟发,薰蒸剧甑釜。

病者如倒林,十才起四五。

偶有脱死归,扶杖皆病偻。

逃生既不暇,安能捕寇虏。

跳踊一蛮来,取之易攫鼠。

顾彼有土人,挥金可召募。

狃练得精卒,亦足为爪距。

妻儿蓄里闾,于心必爱护。

较之勇怯间,相去犹豚虎。

一朝有缓急,伸缩用臂股。

何必遣戍兵,觳觫就死所。

愿留中州人,无填岭南土。

形式: 古风

戏酬正夫

汪子怪我不作诗,意欲窘我荒唐辞。

自顾拙兵苦顿弱,安敢犯子之鼓鼙。

子之文章既劲敏,屡从大敌相摩治。

左立风后右立牧,黄帝秉钺来指麾。

蚩尤跳梁从风雨,电师雷鬼相奔驰。

顷之截首挂大旆,两肩冢葬高峨危。

如何韬伏不自发,欲用古术先致师。

遗之巾帼武侯策,司马岂是寻常儿。

应须敌气已衰竭,然后铁骑来相追。

回戈坐致穷庞伏,得非欲学韩退之。

嗟我岂敢与子校,唯图自守坚城陴。

况兹忧窘久废绝,空馀衰老扶疮痍。

开卷旧字或不识,岂能有意争雄雌。

朝来据鞍试矍铄,是翁独足相撑支。

检勒稍稍就部伍,亦欲一望将军旗。

曹公东壁不羞走,周郎未得相凌欺。

便须持此邀一战,非我无以发子奇。

形式: 古风

收麦

小麦深如人,澶漫不见地。

一苞十馀茎,一茎五六穗。

实粒大且坚,较岁增三倍。

芟穫载满车,累累犊衔尾。

大挈置之场,巃嵷丘陵起。

妇姑趁天色,扑抶喧邻里。

贫者捃其馀,翁妪携稚子。

农家兹有获,卒岁可无馁。

去夏水漂屋,汩窜幸不死。

以得补所失,囷圌可储峙。

云问麦之收,丰饱何因尔。

得非长官贤,政化顺天理。

无乃农夫勤,蚤莫事耘耔。

兹盖天公仁,雨泽以时至。

消灭贼与蟊,陇亩皆稠穊。

嗟嗟尔之民,无忘天公赐。

形式: 古风